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今年以來可統計的390隻股基的平均收益率超過15%,僅有21隻收益為負,而同期上證綜指的跌幅近3%。隨着經濟回暖預期的上升,市場對於四季度A股的走勢呈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此外,資金面的好轉也使得市場對於債券市場的信心有所恢復。
基金倉位下降 發行持續高漲
根據同花順的統計數據顯示,按照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計算,剔除今年以來成立的次新基金,近期718隻開放式偏股基金整體大幅上漲,同期累計漲幅超過12%。從産品分類來看,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的表現尤為搶眼。而另一方面,來自民生證券的統計顯示,基金的倉位近期出現了明顯下降。截至9月18日的倉位測算結果顯示,樣本內開放式基金平均倉位由前一週的81.68%下降至80.36%,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下降至81.92%。
從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統計來看,倉位超過90%的基金有78隻,佔樣本數量的35%;倉位低於70%的基金45隻,佔樣本數量的20%。與上周相比,高倉位基金數量減少,而低倉位基金數量增加;根據市值規模統計,大型基金、小型基金、中型基金平均倉位分別由82.51%、81.66%和81.44%下降至79.71%、80.76%和79.53%;而就基金公司而言,上調倉位的基金公司16家,佔樣本總數的26.67%,下調倉位的43家,佔樣本總數的71.67%。
發行方面,新基金髮行熱情持續高漲,不僅發行數量攀升,平均首募規模也有所增加。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公示表顯示,上周有5隻新基金通過簡易程序獲批,4隻新産品通過簡易程序獲得證監會受理,另有2隻通過常規程序上報的新産品獲得受理。獲批的5隻新基金分別為匯添富新收益債券型基金、易方達易理財貨幣市場基金、國泰聚信價值優勢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國泰納新債券型基金、廣發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基金。
一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13日,今年以來共成立各類新基金262隻(A/B/C類及分級基金合併計算),合計募集1.23萬億份,平均首募規模46億份,而2012年全年共發行259隻基金(A/B/C類合併計算),首發規模9980.11億份,平均單只基金首募規模為38.53億份。
經濟復蘇趨勢難成 基金謹慎樂觀
針對9月的市場表現,目前基金公司仍謹慎樂觀的指出,從近期公布的宏觀數據看,經濟出現反彈的跡象,但反彈的持續性需要進一步觀察。
對於近期的經濟反彈,泰達宏利認為主要是受庫存周期的影響。尤其是實體經濟的上游企業,由於生産驅動要素發生變化,從而加大了生産波動。過去,上游企業的庫存周期變動主要根據下游生産的需求而動,目前更多的是上游企業根據對政策的預期,在原材料低價的時候補庫存,博弈下游的需求。從國內經驗來看,原材料低價補庫存的周期通常會持續一到兩個季度。但是長期來看,實體經濟債務負擔高,産能利用率低的壓力仍然沒有改變。目前市場的焦點在於對三季度經濟企穩的判斷比較一致,但是對四季度經濟能否持續好轉存在爭議。海富通基金也&&,經濟短期尚可,但復蘇趨勢難成。
“總體來看,當前股票市場對經濟悲觀的預期反映的比較充分。短期來看,8月宏觀經濟利好眾多,市場上主題炒作的氣氛很明顯,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很強。目前市場上部分樂觀情緒來自於對改革紅利的預期,接下來市場將等待改革措施的次第&&。從中報來看,銀行和地産的業績符合或略超預期,但消費電子和傳媒板塊中部分業績略低於預期。”泰達宏利指出,展望後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道路還很漫長,通脹面臨大幅上調的風險,勞動力的供給壓力開始顯現。在由勞動力供給引發的經濟調整期間,股市的表現以分化為主,代表經濟發展方向的板塊會持續領漲,板塊和個股的相對收益差距會更大。因此建議在此期間的投資策略以精選個股和行業為主。
此外,新華基金也預計市場仍以震蕩調整為主,主題炒作依舊是市場的核心。相對看好零售、食品飲料(除白酒)、醫藥等板塊。由於當前經濟“旺季不旺”,但也沒有表現出“旺季很淡”的特徵,而是處於兩者的中間狀態,因此經濟面依然可以保證短期股市無系統性風險,為概念炒作和主題投資提供了溫床。
資金面預期好轉 債市或迎機會
受6月末資金面緊張的衝擊,國內債券市場借機迎來了一波猛烈調整。截至9月18日,中債長期債券凈價(總值)指數相比於6月末的下跌幅度達6.91%。不過,從目前多家基金的態度來看,對於債券市場的信心在逐步恢復。對於未來三個月的債券市場,浦銀安盛固定投資總監、浦銀幸福回報基金經理薛錚判斷,資金面趨緊以後商業銀行大幅提高了資金備付水平,在9月季度末時點過後其債券需求有望緩慢回升,債市後續回暖概率較大。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李鋒指出,本輪債券市場調整的主要特點是利率品種收益率快速上行,並且以長久期為甚。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由6月末的3.5125%上升到3.9851%,上行47BP,9月13日更是創出近兩年的新高4.1406%;對於信用品種來説,收益率雖然也跟隨利率品種上行,但是信用利差反而下降,同時受宏觀經濟下滑、産能過剩和外部評級下調等因素影響,高企的信用風險也引發了一輪高收益債調整高峰。
“究其原因,本輪債券市場的調整一方面是受資金面的影響,債券市場的主力機構面臨去杠桿和期限錯配等壓力,另一方面是進入三季度末,PPI、PMI等經濟數據好於預期,引發市場逐步扭轉經濟下滑的預期。”李鋒&&。
近期提前結束募集的中銀互利擬任基金經理奚鵬洲也&&,隨着基本面和資金面的改善,他看好四季度債券市場的走勢。他認為,進入四季度,利率産品供給高峰期將過去,債券市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資金面預期上。近期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的多次持平以及3年期央票的續做,表明央行態度並未放鬆,但從制約三季度資金面的幾個因素來看,四季度的資金面會有所改善。
展望四季度,在經歷資金面緊張的洗禮後,銀行等金融機構逐步改善資産與負債的期限結構,期限錯配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三季度末時點上的資金缺口或將大幅好轉,原本預期季末資金面緊張的情緒亦有望好轉,疊加美聯儲QE退出計劃延後的影響,長端利率品種的收益率對於配置機構來説已具備相當的吸引力,或引發利率品種的配置機會。可轉債品種則主要取決於權益市場的走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可轉債品種仍有不錯的配置價值。而信用品種的配置機會,或許在一級市場供給充分釋放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