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泰黃金ETF和華安易富黃金ETF的份額分別為0.35億份和0.91億份,對應規模為0.97億元和2.51億元,相較成立之初的1.55億和4.56億份額,縮水都在8成。
7月中旬,華安和國泰基金均發行了黃金ETF,雖然兩隻産品設計大致相同,而且均提前結束募集,但在首募規模上卻相差懸殊。華安黃金ETF的首募規模為12.8億元,國泰黃金ETF的首募規模為4.1億元。僅僅一個月左右,兩隻基金的規模均有大幅縮水,兩隻黃金ETF的成長之路確實走得艱難。
復盤兩隻基金走勢不難發現,規模縮水的原因在於幫忙資金的快速撤退。華安基金黃金ETF上市首日成交達到3.69億元,然後盤面上顯現巨量陰線,其後雖然基金凈值不斷攀升,成交量卻一直萎縮,8月28日成交額僅4012萬元。國泰黃金ETF上市首日成交額為1025萬元,此後成交額多數在1000萬元以下。
幫忙資金的退出也映襯出黃金在國內投資市場中尷尬的地位。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説,相比目前國內實物金、紙黃金、黃金T+D、黃金期貨等投資工具來説,黃金ETF波動最小,交易成本最低,而且區別於投資國外黃金ETF“二手金”的黃金QDII,國泰黃金ETF和華安黃金ETF及聯接基金對國內金價的跟蹤更加緊密,且人民幣買賣沒有匯率風險。 (摘自《理財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