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保險機構獲准開展公募基金業務後,多家保險公司躍躍欲試,出現新設、收購和事業部等多種參與模式。
從目前進度看,以國壽為代表的公司制模式,暫時超過了以人保為代表的事業部模式。業內人士&&,通過新設或收購成立基金公司的方式,可能更符合險資參與公募業務的監管方向。
公司制獲綠燈
日前,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上半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保監會已經批准國壽安保基金公司成立,目前正在證監會履行報備手續,預計最快年底可開業。
今年2月保險機構拿到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入場券之後,人保、國壽、泰康和太保等幾家保險公司最先行動。為何國壽能得嘗保險係基金公司的頭啖湯?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因為國壽採取的是直接設立新公司的策略,在目前更具可操作性,條件更成熟。
今年6月7日,證監會與保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辦法》。根據該辦法,保險機構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採用發起設立或收購股權等方式。辦法對保險機構新設和收購的方式參與公募基金做了詳細規定,解決了業內一直擔心的風險隔離制度、證監會與保監會監管協作的問題。
不過,辦法並沒有排除保險機構參與公募基金的另一種模式,即由保險機構下設立基金事業部進行運作,而這正是一些保險公司努力多時的方向。
“目前來看,公司制模式遵守‘法人分業’的原則,對風險隔離有着更高的要求,這一方式似乎更符合監管鼓勵方向。”一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國壽打通這條路後,將有更多保險機構取道公司制,以盡快進入公募領域。
事業部制之困
8月底,在中國人保在半年業績發布會上,人保資産副總裁石新武稱,人保資産希望通過事業部制來推進公募基金業務。
據悉,人保資産早就確定了事業部方向並一直在展開公募基金業務籌備工作,在今年3月份以前,相關事業部已經設立。由於今年6月份&&的試點辦法並沒有排除事業部模式,這也讓人保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成為可能。
人保資産為何寧願犧牲速度也要堅持事業部制?這或許與該公司近年所倡導的市場化道路相關。業內有觀點認為,基金事業部制將更有利於保險機構在資管業務上走向市場化。
不久前,人保資産副總裁秦嶺曾撰文明確&&,險資應該直接切入公募業務。他認為,設立子公司或收購基金公司,不論其股權結構如何變化,最終結果是保險資産管理公司與保險行業基金公司成為兩個獨立的、同質化的競爭主體,並仍然游離於資本市場監管和競爭主體之外。
“在保險新政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已不再享有過去的壟斷資源,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市場化。相關機構只有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競爭,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經營模式、管理體制、薪酬機制、風控機制和投資決策機制,才能在大資管時代取得領先地位。”秦嶺&&。
另一觀點認為,保險機構之所以傾向於事業部制,或是為回避基金業的行業排名。不過,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認為,排名不是關鍵,事業部産品也會有排名,關鍵是保險機構應該如何構建自身的産品特色。
業內人士分析,事業部方式能否走通,還要看監管部門態度,而目前來看,再&&新規指引的可能性較小。石新武也&&,未來並不排除還是採取子公司模式進軍公募基金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