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要求各商業銀行將自查報告報至對口監管部門或銀監局,隨後各地銀監局對這些自查報告進行收集,匯總數據後,上報對口監管部門。
由於此前銀監會曾透露,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綜合性、系統性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辦法,細化“8號文”關於理財業務規模控制、期限錯配、風險防控方面的監管措施。因此,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檢查摸底之後,很可能會&&細化政策,一場針對銀行理財産品的監管風暴或將再次來襲。
連着幾天中午,小劉都已經忙得顧不上吃飯了。電話一端的他告訴記者,當地銀監局過幾天要來實地檢查他所在的銀行執行“8號文”的情況,在此之前,他必須按要求提交所有需要審核的自查報告及相關材料。
小劉的説法進一步印證了近來監管部門即將針對《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8號文”)執行情況展開檢查的傳聞。這也是繼3月底“8號文”出爐給銀行理財市場帶來“地震”後,又一場如期而至的監管風暴。
自查+抽查,重點直指“非標理財”
記者從有關人士處獲悉,一份由銀監會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開展銀行理財投資運作檢查的通知》已在前不久下發至各家銀行。該通知稱將對截至7月末的商業銀行執行“8號文”相關情況進行檢查。重點內容包括九大方面,要求以各行自檢及各地銀監局抽檢的方式進行,並在本月底前提交相關報告材料。
在北京銀監局的一份相關通知文件中,上述九大檢查重點被進一步細化為十二項,其中七項均指向“非標理財産品”,具體內容包括:超過非標額度或不能做到一一對應,立即停止新增非標投資;比照自營貸款管理流程,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投資進行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後風險管理;向理財産品投資人充分披露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情況,包括融資客戶和項目名稱、剩餘融資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結構等;理財産品存續期內所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發生變更或風險狀況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應在5日內向投資人披露;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能做到不超過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代銷代理其他機構發行的産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或股權性資産,應由總行審核批准;是否存在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或股權性資産融資提供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擔保或回購承諾。
其餘五項則是針對各商業銀行是否以及如何根據“8號文”規定,對其理財政策制度進行修改,對理財管理流程、落實整改措施逐一梳理以及加強內部檢查以強化理財制度執行;此外,還包括:要求銀行理財投資合作機構實現名單制管理,理財産品與所投資資産應實現一一對應,對每個産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
據了解,北京銀監局要求所管轄的商業銀行於8月15日前將材料上報,從8月19日開始選擇三家銀行進行實地抽查。這三家銀行分別是民生銀行(600016,股吧)、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和北京銀行(601169,股吧)。
有分析人士&&,各地銀監局將檢查情況匯總後上報銀監會,或將成為後者細化“8號文”相關規定的重要依據。
嚴控“非標”暗度陳倉
“8號文”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首次劃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産“兩條紅線”——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銀行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有關數據,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餘額9.08萬億元,其中非標債資産餘額2.78萬億元,這一數字比“8號文”&&前下降7%。
儘管“8號文”&&後“非標”産品的清理已取得明顯效果,但也不排除個別銀行出於各種目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銀行對存量“非標”産品主要採取産品到期自動終止或出售非標債權的方式,但也有銀行試圖通過增加標準化債權投資、做大分母,以滿足“非標”投資不超過理財産品餘額35%的監管要求。
一位銀行理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單純從規模上看,大部分銀行年底前“非標産品”都能符合監管指標,但隱藏在“非標”之下的種種問題並沒有解決,這意味着銀行理財中存在的期限錯配、杠桿率放大和信用轉換等風險並未根本消除。
由於“非標”産品是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産交易平台,間接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産”,因而存在規避貸款管理、未及時隔離投資風險等弊端。對此,“8號文”要求商業銀行資金來源運用一一對應,即每個理財産品與所投資資産(標的物)應做到一一對應,做到每個産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非標"産品風險就大大降低,這比單純控制"非標"規模更重要。”一位分析人士&&。
但事實上,這做起來並不容易,對銀行來説,工作量大不説,系統不支持也是問題。此外,也有銀行為規避非標額度限制,將這部分資金轉移到同業業務通道。而這有可能進一步加劇了借短貸長的錯配風險。並且,“8號文”雖叫停了銀行對非標資産的兜底,但其中銀行的隱形擔保仍然存在。
因此,清理“非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投資透明度。此次檢查中,要求銀行提供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的詳細情況,除了以前熟悉的信託、證券、基金、保險(放心保)等,還提到了私募基金、金融資産交易所等。有關人士認為,此舉意在進一步降低銀行投資“非標”過程中暗箱操作的可能。
監管細化方案或將近期&&
銀監會目前開展的檢查是對銀行執行“8號文”情況的一次大摸底。
對於監管部門要求提供的各項報告材料,各家銀行反映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小劉告訴記者,有些數據整理起來有難度,比如有關“非標”部分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再有就是關於向理財産品投資人及時充分披露相關信息,恐怕也難以很快做到。他&&,目前各家銀行都在根據“8號文”要求做系統調整,“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在系統調試完成之前,只能通過人工方式做報表“應付”檢查。
據了解,銀監會要求各商業銀行將自查報告報至對口監管部門或銀監局,隨後各地銀監局對這些自查報告進行收集,匯總數據後,上報對口監管部門。銀監會則在此基礎上,在9月10日進行所有檢查數據的匯總。
由於此前銀監會曾透露,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綜合性、系統性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辦法,細化“8號文”關於理財業務規模控制、期限錯配、風險防控方面的監管措施。因此,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檢查摸底之後,很可能會&&細化政策,一場針對銀行理財産品的監管風暴或將再次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