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起來幾乎沒有差別的兩張紅木八仙桌,一張叫價16萬元,而另一張只需2萬多元。正在進行的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上,不少參觀者都發現,紅木傢具的價格有點讓人看不懂,工藝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傢具,價格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差距主要是由原材料的差異造成的”,展會現場,上海一家紅木藝術品廠的總經理郭偉華告訴記者,同樣類別和工藝的紅木傢具,由於材質不同,價格可能會相差幾十倍,並且,即便是同樣品種的木材,不同産地之間的價格相差也很大,海南黃花梨的價格是越南黃花梨的10倍左右。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紅木”劃分為2科5屬8類,共33種。其中黃花梨被公認為最好的品種,紫檀木、黑酸枝等也較為名貴,而雞翅木、普通花梨木等由於材質、紋理等遜色不少,一般被定位為中低端紅木。 目前,紅木傢具因材質差異導致價格“兩極分化”的趨勢愈發明顯。據了解,黃花梨等優質紅木的存量越來越少,屬於稀缺資源,目前部分品種的黃花梨原料價格高達每噸數百萬元,且升值空間較大。而部分品種的雞翅木、東南亞花梨木等相對低端,每噸只需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升值趨勢也並不明朗。 蘇州一家紅木傢具廠的工藝美術師史志曄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優質的紅木木料都用來製作“收藏級”傢具,好的材質配以好的工藝,未來升值空間不可估量。而雞翅木、東南亞花梨木等低端紅木製作的傢具,比普通實木貴不了多少。“以普通實木的價格,滿足擁有紅木的願望,老百姓當然願意買”,郭偉華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