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迎來立秋,上海等地持續40度的高溫天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基金髮行卻遭遇了“寒流”,儘管基金髮行數量屢創新高,但基金募集延期現象卻屢見不鮮。為了增強産品的吸引力,基金紛紛加快創新步伐
屢現延長募集
酷熱難擋的高溫天,新基金募集卻遇冷。8月7日,有兩家基金公司發布了新基金延長募集的公告。
其中,工銀瑞信金融地産行業股票型基金的募集期延長至8月15日,國投瑞銀歲添利一年期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募集期延長至8月16日。上述兩隻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分別為8月7日、8月9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4隻新基金宣布延長募集。其中,6隻是來自在7月。從基金類型來看,延長募集期的既有指數分級基金、混合型基金,也有固定收益類基金,還有兩隻QDII基金。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基金募集額度逐月下降。其中,1月份新基金平均發行份額為27.44億元,2月份降至20.78億元,3月至7月分別為18.84億元、18.17億元、16.10億元、10.13億元。7月內成立新基金總規模僅200億元左右,創近15個月新低。
值得關注的是,新基金銷售遇冷與8月1日起實施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衝擊
“幫忙資金”(幫助新基金達到成立或者募集規模的短期資金)有關。按照上述規定,如果持有基金少於7日,此前需要徵收0.5%左右的贖回費,8月1日之後則提高至1.5%,成本提高了200%。
“這讓不少"幫忙資金"望而卻步,因為成本大為提高了,尤其對於很多中小基金公司發行新基時的"幫忙資金"的遏制,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好買基金首席分析師曾令華&&。
統計顯示,截至上周五,今年以來成立及獲批的新基金總數已達385隻,創單年度歷史之最,其中已成立新基金達203隻,此外還有多達182隻新基金在發或獲批待發。分析人士指出,“錢荒”後遺症持續,加上新基金密集發行,令部分産品募資困難。
為突破求創新
儘管一些新基金髮行遇冷,但基金創新步伐並未停滯。近日,又有多只創新基金集中獲批。
國泰基金日前公告稱,國泰國證醫藥衞生行業指數分級基金近起開始發行。這也是國內首只獲批的醫藥行業分級基金。
融通基金也在近日&&,融通通澤混合基金正在發行,該基金也在國內首次引入了自動清盤機制,並對管理費實行“分檔收費”。基金合同約定,融通通澤在自動清盤時,如果累計凈值在1.03元以下時,融通基金將不收管理費。這意味着倘若融通通澤清盤時沒有幫投資者賺錢,該産品的運作會給公司帶來虧損,這一舉措也將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牢牢綁在一起。
此外,富國基金也宣布旗下創業板指數分級基金將在近期發行,這也是國內首只創業板指數分級基金。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較大的均為短期理財産品,並且尤以銀行係居多。其中,工銀瑞信60天理財A發行份額最大,為103.91億元。此外,農銀匯理7天理財A以81.36億元緊隨其後,萬家14天理財基金髮行規模為75.36億元。
不過,並非所有創新産品都受到市場追捧。在發行延期之後,黃金ETF上市之後仍難逃“厄運”。數據顯示,自7月29日上市以來,華安易富黃金ETF和國泰黃金ETF連續遭遇凈贖回。截至上周末,這兩隻黃金ETF的凈贖回率分別達到69.98%和56.19%。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持續下跌的黃金價格是拖累兩隻基金錶現的“元兇”。
後市能否翻身
在銷售遇冷的情況下,後市基金是否還有翻身的機會?專家認為,基金銷售和市場情緒不無關係。當股市好轉之時,股基一般銷售較旺,股市低迷之時則是固定收益類産品大行其道。從基金經理日前公布的觀點而言,基金銷售可能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的低迷。
農銀匯理基金認為,隨着政策的深入,宏觀經濟可能會出現一些積極的信號,由於大盤藍籌股估值已很低,因此指數風險不大,短期內仍將維持震蕩走勢;以創業板為主的成長股風險逐步積累,繼續向上空間有限,未來9月份股價可能面臨調整。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也對市場&&不樂觀。“總體而言,當前還看不到政策出現放鬆,經濟可能暫時穩住,但回升難度很大。目前政府主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長期來看有利於經濟持久增長,短期內不利於經濟增速的提高,下半年經濟面可能仍將保持低迷狀態。反映到A股市場上,主板仍將在低位震蕩盤整,處於膠着狀態,短期內保持多空平衡狀態。資金扎堆炒作泡沫化嚴重的創業板,投機氛圍很重,許多偽成長股也雞犬升天,風險越來越大,值得投資者警惕。”楊德龍説。
不過,也有基金較為樂觀。信達澳銀基金就認為,6月份的資金過度緊張的局面難以再現,A股市場可能已經處於上行通道,第三季度的A股市場有望整體呈現上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