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理産品餘額衝刺10萬億 攬儲仍是第一要務
2013-08-06   作者:張歆  來源:證券日報
分享到:
【字號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餘額約增長2萬億元,按此速度大致推算,理財産品餘額很可能在三季度末達到10萬億元

    “理財産品近年來的大行其道,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説,相當於商業銀行已經在試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某資深銀行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意味深長地&&,“畢竟,銀行對於自己發行的非結構型理財産品目前大多保持着剛性兌付”。
  或許正是因為理財産品很大程度上擔負着攬儲的重任,其增長一直比較迅速,今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産品餘額正努力向10萬億元衝刺。然而,隨着真正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理財産品將逐步回歸“代客理財”的初衷。

  理財産品餘額邁過9萬億元大關

  來自日前召開的銀監會年中工作會上的消息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餘額達到9.08萬億元,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産餘額2.78萬億元,比“8號文”&&前下降了7%。尚福林同時&&,銀監會將研究制定綜合性、系統性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管理辦法,同時也會細化“8號文”關於理財業務規模控制、期限錯配、風險防控方面的監管措施。尚福林還要求,已開展理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規範登記理財信息,加強非現場監管和風險預判預警。
  本報記者此前了解到的權威數據也顯示,2011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91萬款理財産品,截至2011年年末的銀行理財産品餘額為4.59萬億元;2012年,全國共有23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了理財業務,截至2012年年底共發行理財産品32152隻,理財資金餘額為7.1萬億元。

  也就是説,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餘額約增長了2萬億元,平均每個季度增長1萬億元。按照此速度大致推算,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很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末達到10萬億元。

  最主要功能目前仍是攬儲

  普益財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針對個人發行的銀行理財産品數量達28239款,較2011年上漲25.84%,而發行規模更是達到24.71萬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增長45.44%。理財産品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實,即使是從名稱上也可以分辨出,銀行理財産品的“第一要務”本應該是代客理財。然而事實上,理財産品一直主要擔負着攬儲的重任。
  首先,從理財産品的資金來源來看,其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儲蓄搬家。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28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大型銀行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1960億元,較之前一週負增長260億元。數據顯示,四大行7月首周新增信貸投放就達1680億元。信貸收縮背後,則是存款季節性大流失。繼月初存款大規模流失萬億元之後,進入第四週,四大行存款增長仍然乏力,單周增加僅600億元。截至7月28日,四大行存款負增長9500億元。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受理財産品收益率“跳漲”影響,6月份商業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環比上升超過20%,産品的平均規模也大幅度上升。
  其次,從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年化4%左右)來看,其與一年期定期利率最具有可比性。事實上,銀行在推介理財産品的短信中,也經常故意以“利息”的表述代替本應是投資收益的説法。
  第三,從風險來看,截至目前,銀行對於自己發行的非結構型理財産品目前大多保持着剛性兌付,理財産品的風險僅僅是略高於存款。當然,隨着投資者風險教育的深入,剛性兌付是不可能無限期存在的。
  第四,從銀行角度來看,發行理財産品既可以收取高額手續費,又可以滿足流動性管理的要求,還增加了客戶辦理其他高附加值業務的黏性,可謂是一舉多得。
  目前有關理財産品“理財屬性”的數據並不多。今年一季度,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曾&&,與2011年全國16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理財産品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超過1750億元形成對比的是,2012年全國開展理財業務的18家主要銀行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2464億元,提高了居民財産性收入。

  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理財産品創新無退路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存款利率市場化漸行漸近,銀行理財産品目前的處境可謂內外夾擊,創新變革勢在必行。
  首先,銀行理財産品業務自身需要規範。鋻於此前的信息不透明、資産池等問題,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産品的監管不斷加碼,依據銀監會8號文中對銀行理財産品的規範內容相關的各項監管措施已經陸續展開,銀行理財産品從信息登記到賬戶管理以及投資標的的規範等問題都將按照銀監會的相關要求進行進一步規範。
  其次是來自於理財市場的同類競爭産品的壓力。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網絡理財方式的興起從外部對銀行理財産品帶來一定衝擊。餘額寶以低起點、高靈活性以及相當接近的收益率等優勢也吸引了眾多銀行理財産品市場的投資者。
  此外,國內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加快,未來銀行存款利率的放開,對目前主要以固定收益類資産為投資標的的銀行理財産品將是更大的衝擊。因此在當前內外夾擊的環境下銀行理財産品不得不加快轉型步伐,加大産品創新力度,逐步從利率市場化的替代品的角色中轉換到代客理財的本位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6月理財産品價格戰還原:城商行外資行大打出手 2013-07-16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或下探 2013-07-09
銀行理財産品登記系統上線 2013-07-03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如何破解金融困局 高收益理財産品:風險在哪? 2013-07-01
35天銀行理財産品再現7%高收益 2013-06-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