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7月30日,繼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之後短短不到10個工作日,存款利率管制傳來破局之聲。據媒體報道,利率市場化進程整體改革方案獲批,央行計劃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
據《財經》雜誌報道,中國政府已經批准了中國央行制定的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整體改革方案,該方案是在近期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上獲得批准。報道稱,央行計劃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大部份銀行的這一期限定期存款佔比不到0.3%。監管者還計劃傚法美國和日本的做法,將允許銀行發行可轉讓大額存單,以此作為短期存款利率市場化的中間步驟。
和訊網第一時間連線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連平&&:“尚未聽説該整體改革方案獲批,然而對於具體改革內容都在預期之內,預計放開5年期存款利率管制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推出。”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近期在上海也&&,利率市場化的順序是有共識的,即按照“先大額後小額,先長期後短期,先貸款後存款”穩步推進。
7月23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則公開&&,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後一步:“短期之內,起碼今年或者是明年,我覺得都不會放開。”
對此,連平解讀認為:“吳曉靈指的是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在兩年內無法實現,但並非不推進。預計五年期存款利率管制放開率先在下半年啟動,存款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但步伐不會太快。”
談及對銀行業的影響,連平認為不能簡單理解為負面:“一方面,大部份銀行的這一期限定期存款佔比不到0.3%,佔比很小,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目前理財産品承擔了類似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功能,當推出可轉讓大額存單之後,將比理財産品更穩定,幾乎沒有風險回報卻高。”
可轉讓大額存單(certificates
of
deposit,CD)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於美國政府當時對銀行存款利率規定上限,但上限往往低於市場利率水平。為了吸引客戶,商業銀行推出可轉讓大額存單。購買存單的客戶隨時可以將存單在市場上出售變現。這樣,客戶能夠以實際上的短期存款取得按長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在引入CD的初期,美聯儲也對其利率加以一定的控制,以後逐步放開,而日本的利率市場化也經歷了相同的過程。
從市場人士對此的評論來看,腳步加快有些超預期,有人士認為或許是為了配合國債期貨推出,由此倒逼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
據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即將推出是國債期貨是以五年期國債為標的,中金所還於7月27日(上周六)聯合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組織全市場會員及行情商進行了國債期貨第一次全市場演練測試,標準着籌備工作積極推進,市場預期國債期貨或將於8月16日上市。
《財經》報道還&&,央行還希望建立貸款的主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在報價團成員自主報出本行對其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的基礎上,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並對外公布主導利率的平均利率。
對此消息,銀行股反應較為平靜。截止7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70%,報收1990.06,16隻銀行股僅有三隻未跑贏大盤,平安銀行漲幅最高為2.87%,午後受此消息發酵影響,銀行股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