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金今年不産基 資産規模縮25%
2013-07-29   作者:鄧小波  來源:投資者報
分享到:
【字號

    在市場行情低迷的階段,發行新産品是維持基金公司規模的有效手段。今年新基金髮行戰場硝煙四起,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卻未能加入戰局。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22日,市場共成立了336隻新基金。而去年同期共發行198隻。有11家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超過10隻,包括工銀瑞信、華夏、嘉實、匯添富、廣發、國泰、民生加銀、易發達、博時、華安和建信。去年同期僅有華安基金髮行新基金達到兩位數,有11隻。
  然而,還有11家基金公司沒有發行新産品,集中在中小型公司,包括寶盈、光大保德信、興業全球、滙豐晉信、諾德、中郵創業、益民、平安大華、浙商、紐銀梅隆和方正富邦。

  “不産基”原因各有不同

  《投資者報》向上述11家公司追問原因,截至發稿,浙商、光大保德信、紐銀梅隆對採訪提綱作出回復,其他公司都沒有給出解釋。
  基金公司對於“不産基”的理由各有各的説法。
  浙商基金公司答覆稱,中小基金公司應該積極培育和塑造對市場的適應性,探尋適合自己發展的生存發展之路,而不是一味投入所謂“新基大戰”。
  該公司還&&,基金行業在經歷了2007年的超常增長後,近年來進入一個更具競爭性和市場化的環境,新公司在團隊建設、渠道拓展等方面都面臨着之前不曾遇到的多元化競爭格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小基金公司應該積極培育和塑造對市場的適應性,探尋適合自己發展的生存發展之路,而不是一味投入所謂“新基大戰”。
  “上半年基金髮行較多,但我司根據對市場走勢的判斷,通過對投資者的調研和分析銀行渠道的相關反饋,進行了多只老基金的持續營銷。”光大保德信&&。
  “我們公司今年都沒有發新基金的打算,側重點在子公司業務。”平安大華除此之外沒有給出其他解釋。
  紐銀梅隆則&&,上半年其着力於投資研究方面的梳理,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對於産品紐銀梅隆認為“質”更重於“量”,投資業績如果在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梳理的情況下,就匆忙地推出新産品,這與紐銀梅隆“投資人利益至上”的理念是不相符的。紐銀梅隆並不是不發展新産品,新産品計劃會建立在全面的市場研究的基礎上,不是單純關注産品發行的數量,而是選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發展更優質的産品。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紐銀基金旗下有紐銀穩健雙利債券A/C、紐銀穩定增利債券A/C、紐銀新動向、紐銀策略優選6隻産品,只有兩位基金經理。閆旭管理紐銀新動向和紐銀策略優選,並和李健共同管理紐銀穩健雙利A/C,橫跨債券型和偏股型。紐銀穩定增利債券A/C由李健管理。可見該公司仍需要加大投研團隊的力量,才有發新基金的實力。其在回復中也強調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
  寶盈基金公司在3年前因查出大股東違規代持問題,因此被勒令停發新産品3年。今年6月寶盈相關代持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至於今年是否會發行新産品,目前還不得而知。

  上半年規模平均縮水25%

  新産品的缺失會影響基金公司規模的增長,進而影響公司盈利水平。
  據《投資者報》統計,以今年上半年末和去年底數據對比,上述11家公司資産規模平均縮水24.93%。僅有3家規模增長。
  規模縮水的8家公司包括方正富邦(87.23%)、紐銀梅隆(71.48%)、平安大華(56.03%)、浙商(38.28%)、諾德(14.22%)中郵創業(9.09%)、光大保德信(8.88%)、寶盈(6.91%)。
  雖然公司各有説法,但事實上,中小基金公司在新産品發行上的困難也不容忽視。
  有基金分析師認為,此前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在剛剛成立之際,通過拉來大量幫忙資金以充規模,現在已經嘗到惡果,因此從戰略上來講,選擇發行新基還不如做好老基金;同時這些基金公司的渠道能力相對較弱,即便是要發行,也是相當的困難。
  現實很嚴峻,一些基金公司在給《投資者報》的回復中提到了下一步的打算。
  浙商&&,“公募業務依然是我司的主業,相關的産品設計、報批以及持續營銷依然在進行中。但這不等於不顧時機,一味為募集而募集。目前我們的産品線已經基本鋪齊,會等待合適的時機推出新産品。”
  光大保德信則&&,“正積極和各託管行商議溝通發行適銷的産品。目前,我司已有一隻公募基金通過審批待發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贖回小盤申購藍籌 基金公司自購洩露玄機 2013-07-02
基金公司着手招聘淘寶客服 網店賣基金“衝刺” 2013-07-02
大跌來襲 26基金公司緊急調估值 2013-06-25
民生加銀等三基金公司 “中招”業績變臉股 2013-06-21
基金公司總經理 前5月走了6個 2013-05-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