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創新尋求突圍的腳步並未放緩。日前,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博時等基金公司紛紛開始“試水”定期支付型基金。 “定期支付”是指基金管理人按基金合同約定的支付周期,根據約定的年度支付比率,以定期支付日的基金資産凈值為基準向基金持有人提供穩定現金收入的機制。定期支付是以份額支付,定期支付後,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數將相應減少。基金承諾每年為投資者定期支付的額度或比例一般情況下固定,也可根據市場情況浮動調整。與目前市場上的普通“分紅”方式不同,定期支付基金強調明確的支付頻率和支付額度。 目前國內市場上獲批的幾隻定期支付型基金多是債券基金,在具體的定期支付條件、支付周期和年度支付比率等方面上均不盡相同。 從基金類型看,二級債基在大類資産配置方面明顯要比純債債券基金更加靈活,管理人可根據市場風向轉換合理調整債券資産和權益資産的比例,基金資産增值的空間更大。 在支付方式上,工銀月月薪和交銀月月豐較為類似,都是採用固定比率份額支付的方式,而博時採用的是折算新增份額支付的方式。 在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定期支付比率上,三家“各有其率”。工銀月月薪首年6%的年度支付比率處於最高水平,存續期可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交銀月月豐對這一比率約定為年化4%,且存續期一般不做調整;博時月月薪採用折算新增份額支付的方式,對定期支付比率不進行明確約定。 從業績基準的設定上,工銀月月薪和博時月月薪突出了絕對收益産品的特點,均以定期存款利率為基礎構成,前者為3年定存(稅後)+1.5%,後者設定為3年定存(稅後)。 在今年6月國內首批定期支付基金獲批之前,國內基金業尚無定期支付機制先例,但在海外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基金品種。截至2013年5月,海外每月支付現金流的基金産品資産規模約為4萬億美元,其中以債券為主投方向的産品佔比達66%。以美國為例,進行派息的共同基金佔所有共同基金的比例超過90%,而採用定期派息的基金又佔派息基金逾95%,其中規模最大的基金是PIMCO公司(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公司)管理的PIMCO總回報基金,成立至今的年平均收益率為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