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9日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
在6月“錢荒”期間,各銀行為了攬儲,大幅提高了理財産品收益率,有的短期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達6%。然而,進入7月後理財産品收益率開始逐步走低。那麼,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後,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將發生什麼變化?投資者該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産品?
在貸款利率放開的基礎上,市場人士普遍預期未來存款利率也將放開,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分化加大,這將為投資者挑選理財産品帶來更多的機會。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産品時,要貨比三家,獲取最佳收益。
金牛理財網監測數據顯示,上周(7月13日-7月19日)71家銀行共新發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579款,環比增加43款,新發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0%,較前周下跌6BP,跌幅較前周明顯收窄。從收益率分佈來看,上周高收益率産品數量減至99款,環比較少21款,市場佔比降至17%;收益率在4%至5%的産品發行量大增,市場佔比增至70%。
實際上,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已經是利率市場化的産物,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將促進銀行理財的運作模式創新,尤其是如果未來存款利率放開,將促使銀行理財的攬儲功能弱化,並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
理財分析師&&,銀行不會做賠本的買賣,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不會高於貸款利率。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不同風險、不同收益的銀行理財産品走進市場。投資者要選時、選點,貨比三家,進行綜合考量,比較而言,中長期理財産品的收益會更穩定,更適合穩健的投資者。
市場利率化之下,銀行理財産品也將隨着市場更多元化,銀行將推出風險收益上更具特色的産品。目前銀行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遠高於同檔存款利率,仍有配置價值。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利率市場化的基礎上,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可能會出現分化。目前買銀行理財産品盡量買中長期高收益産品,月末、季末、年末等重要時點購買理財産品收益率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