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盤基金不“小” 公募持倉錯配盛行
2013-07-18   作者:李新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股票分類規則混亂 僅14隻股票被排除中小盤序列

  7月17日開始,公募基金二季報數據開始披露,基金風格與持倉標準錯配的情況屢見不鮮。
  統計數據顯示,中歐中小盤基金前十大流通股中,招、保、萬、金四大地産龍頭齊聚,佔到該基金股票倉位的40.06%。廣發小盤成長配置格力電器、保利地産、招商地産和廣州藥業等大盤藍籌股,另一家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中小盤配置貴州茅&、格力電器、萬科A和中國平安大盤藍籌股等。
  而記者發現,基金契約中,對於基金風格的限制條文似乎失效。
  “目的是既要講故事,又要給基金經理留足操作空間。”7月17日,上述一家基金公司管理層人士指出。
  但是基金本身的投資風格,以及基金持有人對基金投向的認知則被忽略。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這種模式背後則是“國內公募基金同質化投資日趨嚴重,投資風格僅做宣傳的現象日益嚴峻,這一類怪現象亟待修訂”。

  倉位錯配頻現

  2012年上演過山車行情的明星基金中歐中小盤,今年以來仍然是房地産股的忠實“粉絲”。
  按照其剛剛披露的二季報數據,其股票倉位為88.59%,配置房地産行業個股的倉位就達到80.89%,此外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配置3.04%,建築業配置4.35%,幾乎所有權益投資均與基礎設施建設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一隻中小盤個股,其前十大重倉股中絕大多數為大盤藍籌股。
  根據該基金契約,“本基金不低於80%的股票資産將投資於中小盤股票”。
  實際上,根據該基金契約中的另一項描述,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並相加,累計流通市值達到A股總流通市值67%的這部分股票屬於中小盤股票。每年對成分股調整兩次,在此期間對於未被納入最近一次排序範圍的股票(如新股上市等),如果其流通市值可滿足以上標準,也稱為中小盤。
  這一併不直觀的定性背後,使得國內A股市場絕大部分股票被歸類為中小盤個股。根據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計算,A股流通總市值16.87萬億,從下到上排序之後,剔除累計流通市值佔比67%的部分,A股市場只有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14隻股票不在這一序列。
  “地産股一隻也沒有,全部屬於中小盤個股,該基金並未違反契約規定。”7月17日,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按照這一規則,被納入中小盤個股範圍內包括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國建築、五糧液和萬科A等多數流通市值超過或接近1000億的股票也在此範圍之列。
  該基金在A股公募中並非特例,緣於相類似的分類方式,廣發小盤成長配置格力電器、保利地産、金地地産、招商地産等大盤藍籌股也被納入前十大流通股序列,且配置比例不低。

  風格趨同

  “對於基金分類為大盤藍籌、中小盤和小盤概念的模式,源自海外市場的分類經驗。但是對於股票的分類,則是國內市場自創,並非借鑒的海外市場。”7月17日,上海某基金公司産品設計人士指出。
  兩种經驗配對,形成了目前國內各大概念基金的氾濫,以及不同分類基金投資趨同的市場現狀。
  僅以中小盤基金為例,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市場上有23隻基金被冠以中小盤的名字,對於中小盤股票的定性標準不一,而且分類均不甚合理。
  其中部分基金將中歐中小盤制定的67%的閘門設置為50%,按照2012年年末數據,這一類也僅將50余只股票排除在中小盤個股之外,相比2000余只股票的A股市場,這一設置對基金經理的操作也並不構成有效的約束。
  另一種模式約束稍顯嚴格,以金鷹中小盤為例,該基金的股票投資主要投資於具有較高成長性和良好基本面的、流通市值在市場平均水平之下的中小盤股票。這一類模式可以將流通市值高於70億元的剔除在外,約有300余只股票被限制在股票池之外。
  從已經披露的二季報數據來看,只有中銀中小盤、信達澳銀中小盤、泰達中小盤等基金,其倉位配置與基金設計相對吻合,持倉中多數為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
  “股票型基金在多數投資人的配倉中為配置功能,因此投資人對於風格的選擇十分重要。但是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基金風格體現出來的幾乎毫無意義。”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北京一位基金産品設計人士則分析指出,國外對於大盤中盤和小盤的分類,基本上是按照流通市值界定,譬如按照10億和1億的市值劃線進行分割,這一模式在國內日常分類中使用比較廣泛,但是在基金契約約束中用的並不多。
  按照上述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的解釋,在國內收益率才是王道,基金髮行過程中需要講故事,但是又不能完全限制基金經理的投資範圍,因此形成了這一格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子公司機制活 公募員工求轉崗 2013-07-16
公募基金調倉瞄準成長股 2013-06-27
公募基金經理更新換代 “10後”成主流 2013-06-24
基金衝刺“中考” 半數私募上半場贏指數勝公募 2013-06-24
公募基金靠“菜鳥”經理打天下 2013-06-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