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因素逐步消退後,銀行間緊張的資金面得到緩解,三季度第一週,銀行理財産品價量齊跌。市場人士&&,下半年監管層對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有望持續加碼,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仍存下探空間。不過,鋻於下半年市場流動性偏中性或緊,其整體收益率會高於今年1至5月份的低迷期。
7月首周理財産品價量齊跌
6月末,在“錢荒”席捲整個銀行間市場的情況下,短期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暴漲,三個月以下期産品的收益率最高推升逾7%,平均預期收益約達5.30%。不過,進入三季度,隨着央行釋放流動性,銀行中期考核落下帷幕,7月首周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和預期收益率均有所回落。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上周共有497款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較之前一週減少77款。其中,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發行總數達232款,最低預期年化收益率較之前一週下滑80個基點至2.00%,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下滑50個基點至6.6%。
從具體投資期限看,1個月(含)以下期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85%,較6月最後一週大幅下滑121個基點。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1%,下滑了39個基點。此外,其餘各期限産品的收益水平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3至6個月(含)期、6至1年(含)期、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80%、4.32%和5.80%
下半年理財産品收益存下探風險
對於下半年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趨勢,業內人士判斷,目前,産品收益率會從6月末的高位逐步回落。不過,鋻於三、四季度央行會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加上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壓力偏大,市場資金面依然整體偏緊,人民幣類銀行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有望較今年前5月抬升。但是在監管層不斷加碼對銀行表外業務監管力度的大背景下,其漲幅有限。
繼今年3月發布“8號文件”後,“同業杠桿收緊”是銀監會對非標類理財産品及其背後非貸類融資的又一次鉗制。6月中旬,銀監會再度要求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實行全國集中統一的電子化報告和信息登記制度,未進行系統報備的理財産品,不得發售。此舉意在將游離於表外業務的銀行理財産品業務嚴格納入監管,提高産品運作的透明度。這導致銀行利用表外資産進行資金騰挪的空間被壓縮,理財産品收益水平難創高位,甚至存在下探風險。
結構性産品“股票為先”
上半年前5月,雖然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收益持續低迷,但大部分結構性産品的預期收益率仍處在高位。其中,多只挂鉤於境外股票和基金指數的結構性産品的預期收益達10%。上海某外資行産品部經理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結構性産品的收益取決於挂鉤標的的市場表現,以股票、匯率、商品為主,幾乎不涉及“8號文件”中的非標類資産。因此,相關政策對結構性産品的收益不會産生明顯威脅。
專家認為,下半年,美國經濟的穩步復蘇有助於帶動全球經濟走出陰霾,股票仍是有效創收的投資標的。若投資者希望收穫高收益,可考慮挂鉤海外成熟市場股票的結構性産品。
“現階段,股票在資産市場中依然最具投資價值。就大部分主要市場而言,股息收益率跑贏了當地的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同時,隨着全球經濟漸入佳境,尾部風險得到抑制,這降低了股票的風險溢價。特別是美國,該地區高分紅和大規模涉足新興市場的上市公司股票,值得關注”。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總監沈俊凡指出。
在大宗商品方面,專家建議,應低配與商品挂鉤的理財産品,即使有投資需求,也需迎合市場走勢,遵循看空思路。以黃金為例,與黃金挂鉤的看跌型或向下觸碰型理財産品有望博取可觀收益。
此外,匯市方面,全球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貨幣寬鬆”“降息”齊上陣,加上美元的強勢助推,使得非美風險貨幣中期表現均遭看淡,高息貨幣的收益空間下滑。大部分外資行認為,美元兌日元匯價後市走低的概率較大,挂鉤該組匯率的結構性産品(看跌)容易實現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