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犯罪探員:看重心理博弈
2013-07-02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端坐於沙發的這位退休探員滿頭華發,他聲音輕柔,語調平緩,講話時,會時不時抖個機靈,逗人一笑。也時常偏轉頭去,觀察着四週的環境。採訪開始的時候,他體貼地將錄音筆放在離聲源更近的地方,“我以前也在喧鬧的酒店大堂給盜賊錄音,但往往錄不好,最好的地點是車廂。”
  惠特曼有着東方人的眉眼,這得自日裔母親八千代惠特曼的遺傳。惠特曼於1955年出生於一個工人階級家庭,父親曾在二戰時於太平洋戰場作戰,而母親則是當時他所生活的社區中唯一的日本女性,時常遭受各種來自於美國社會的歧視。父親為了養家做過各種生意,但經濟情況始終沒有太大改善。後來,老惠特曼開了一家東方古董商店,成為他經營歷程中最為滿意的生意。
  1960年代,惠特曼進入學校之時,也正是美國民權運動洶湧澎湃的年頭。因為早年母親曾經受到歧視,他更為FBI探員在民權運動中保護弱者的表現所觸動。而當時的流行文化也在塑造這個機構的高大形象。當年一部風靡全美的電視劇《FBI風雲》在少年惠特曼的心裏投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們是正義與美國夢的高尚守護者”。這些滲透於當時文化的因素加之幼年的經歷,使得他執着於成為一名FBI探員。
  作為一名藝術品犯罪組的探員,藝術史知識與藝術鑒賞力不可或缺。1988年,當惠特曼從一名農業報紙記者成為一名探員之後,他被送到廣有油畫收藏的巴恩斯基金會學習藝術知識,在課堂與市場中學習關於藝術品的知識。他擁有了能夠出席各種藝術品論壇與人交流的自信,也有了與藝術品竊賊博弈的底氣。
  “做探員,最重要的武器並不是手中的槍,而是靈敏的腦子和清晰的思維。”事實上,執行臥底任務時,惠特曼往往不配槍,有時是因為在外國執法,不能配槍,更多的時候則是為了得到罪犯的充分信任。
  “FBI探員也沒有什麼讀心術,他們最多是學習根據人的肢體語言來掌握對方的心理。”對於惠特曼這樣的臥底探員來説,心理博弈的能力至關重要。然而,這些訣竅並不是什麼不傳之秘,而是來源於經驗積累。惠特曼説,“在FBI中,並沒有固定的守則或者説訣竅。一般是在FBI的環境中學習而來,而另一方面則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積累。”
  “辦案時,人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但這項任務往往要求我們要有充分的耐心,人總是在緊張與耐心之間焦灼。”與藝術品犯罪打了半輩子交道,惠特曼見過形形色色的竊賊,他們遠遠不是許多好萊塢電影所描繪的身手不凡、風度瀟灑的雅賊,而大都是貪婪、兇狠的亡命徒。“他們偷竊藝術品也不是因為熱愛,作案手段也並不比一般案件高明。偷藝術品只是為了錢,他們甚至連馬奈和莫奈都搞不清。”
  如今,早已退休的惠特曼與妻子唐娜開了一家藝術品保安公司。坐在丈夫身邊的唐娜回憶曾經在家等待丈夫辦案歸來的歲月:“每次實行抓捕之前半小時他都會給我打電話,説説話。”在唐娜眼中,丈夫最危險時的一通電話不僅是愛意的表達,也是在做一種“有去無回”的準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春拍藝術品市場由寒轉暖 2013-06-27
四家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仍在醞釀細則 2013-06-26
民間文物藝術品鑒定摸石頭過河 2013-06-26
藝術品風投沒有看上去那麼美 2013-06-24
京滬廈三地競逐藝術品保稅商機 2013-06-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