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收益較高的理財産品之後,銀行將試圖把較高的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這將嚇退邊緣借款人。”
剛剛過去的一週內,銀行理財産品經歷了一個火山噴髮式的行情。一時間,年化收益5%以上短期産品比比皆是,甚至出現35天保本産品,收益直奔7%。
受到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季末考核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各家銀行都在不惜高息吸納資金,理財市場出現遍地的短期套利機會。
相比於一個月之前的同期限産品,上周發行的短期産品收益基本都上浮1到3個百分點,銀行從來沒有這麼大方過。
“最近一段時間,銀行的存款下降的很厲害,又臨近季度考核,銀行希望通過理財産品吸引存款,所以大幅抬高利息,但過了月末,流動性也寬鬆了,這種高收益的短期産品必不可持續。”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分析認為。
6月的最後一週
5%的年化收益,對於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産品來説,一直是一個很難跨越的收益紅線,即使在每季度末也很難出現年化收益5%以上的短期産品。
雖然6月初,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已經顯現,但各家銀行基本保持着原有的産品季度末的發行節奏。短期高收益理財産品的集中爆發在6月中旬以後,尤其是上周,即6月的最後一週。
據理財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24日-27日,各家銀行發行的收益超過5%的理財産品至少為268款,而6月前3周收益超過5%的理財産品的發行總量為248款,最後一週的高收益産品的發行量超過了前三周的總量。不僅如此,上周所發行的268款高收益産品中,90%以上都是3個月期限的短期産品,收益水平甚至高過以往半年前以上的結構性産品。
“這是因為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同業拆借、信託回購等短期收益比較高,而長期國債等長期收益比較低,利率曲線倒挂,理財産品收益率必然倒挂。”光大銀行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解釋稱。
工商銀行上周發行一款短期産品,存續期3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計劃發行規模達200億元,也是近期發行規模居前的産品之一。
據一位工商銀行的理財師介紹,這筆融資並不是用於工商銀行緩解自身流動性,而是用於短期的同業拆解和下半年的存款儲備。
“大家都面臨流動性暫時緊張的情況,可能我們會好一點,但是為了保住存款,我們近期也接連發了一些高收益的短期産品,即便這樣,依然有很多客戶轉移存款去其他銀行購買理財産品。”一位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的負責人稱。
“目前各家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很大一部分是投了對等期限的同業拆解、同業存款等,希望在高利率的短期實現套利,也不排除攬儲進行長期投資或存款儲備的可能。”張旭陽分析稱。
銀行兌付危機或已化解
6月是銀行理財産品集中到期的時間,據此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發布公告稱,6月末,中國銀行業將有超過1.5萬億元的理財産品到期。
據理財周報産品實驗室統計,6月最後一週,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共有1606款。由於看不到實際募集規模,無法準確計算到期産品的總規模。在1606款到期産品中,建設銀行的最多,達到195款。
建設銀行也是這一階段,理財産品市場上極其活躍的銀行,新發産品數量遠遠覆蓋到期産品數量。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6月以來,建設銀行新發行理財産品306款,其中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産品共有83款。其中江蘇分行6月13日發行的一款名為2013年“乾元-保本型”第136期的産品,3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7.39%。
“6月下旬,到期的規模約為120億元,但我們目前總規模5000多億元的産品餘額中,票據、同存、國債登高流動性的資産佔比達到20%-25%,兌付到期産品沒有任何問題。”面對之前市場對産品兌付的擔心,張旭陽解釋稱。
備受市場關注的民生銀和興業銀行,也是紛紛大幅抬高收益吸納資金。6月的最後一週,民生銀行先後推出了至少10款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短期産品,收益率最高的一款預期年化收益達到了7%。興業銀行的多款分行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了6%。
“不是銀行沒有錢,只是銀行短期資金頭寸緊張,現在通過同業拆解、理財産品融資,銀行都緩過來了,最困難的6月末即將結束,並沒有發生擠兌或者不能兌付的情況。不過,銀行在這次流動性緊張中,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上述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的負責人稱。
理財市場收益回落,同業去杠桿化成大趨勢
“在對資金的競爭下,銀行有動機加大理財産品發行量,但對債務滾動風險的擔憂,以及央行放慢産品發行節奏的想法,銀行又不得不對理財産品發行減速。”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分析稱。
王志浩認為,“發行收益較高的理財産品之後,銀行將試圖把較高的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這將嚇退邊緣借款人,如果高收益率持續,信貸增速也會放慢。”
統計的結果顯示,6月份發行的收益超過5%的産品中,存續期限在30天-37天之間的産品共有161款,這些産品將於7月份中旬-8月初陸續到期。
“各家銀行為什麼做35天,而不做一年期的,因為長期産品根本拿不到這麼高的年化收益。有些短期産品現在能拿到7%,但貨幣市場流動性一寬鬆,可能就只能拿到3%了。”張旭陽認為,目前銀行流動性已逐步緩解,短期産品將在7月中旬以後逐漸回歸正常。
向松祚也認為高收益的短期産品是不可持續的。“最近,銀行的存款下降的很厲害,希望通過理財産品來吸引存款。這些理財産品實際上都是攬儲,不一定全部做同業拆放短期套利,也是為下半年準備存款。”
“這一次的"錢荒"絕對起到了一個"口頭警告"的作用,甚至央行已亮出"黃牌"。對於銀行來説,降低杠桿以及增加流通性為更多的實體經濟提供貸款可能是今後一個主要的操作模式。”外匯交易專家馬裏奧 辛格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