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流動性風波”的蔓延,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也節節攀升。
6月25日,民生銀行發行第083期特別02款(溫情盛夏)理財産品,期限分為35天、61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00%。
在其正在發行的産品中,第083期(特別計劃)的期限僅有62天,按門檻不同,年化收益率為6.20%、6.50%和6.80%;另第083期(電子銀行專屬)(特別計劃)理財産品,期限僅有35天,年化收益率也高達6.6%、6.8%。
自6月14日建行始發年化收益率高達7.39%的乾元保本型2013年第136期理財産品後,不斷有銀行“高位傳花”,發行收益率超7%的理財産品。
據銀率網統計,本週發行的産品中,除民生銀行外,華夏銀行的2013年創盈(定向)1468號72天期理財産品,收益率也達到7%。
另外,各家銀行發行的1-3個月固定收益類産品理財産品中,給出6%以上收益率的産品比比皆是。更另人驚訝的是,這類産品在最近每週的收益都接連提升。普益財富的最新統計,在上周發行的259款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2%,環比上升30個基點。
“真是太瘋狂了。”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高管向記者&&,前兩天他還以為7%收益率的産品是結構性理財産品,並且期限應該在1年左右,完全沒有預料到竟是短期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
該高管稱,就在上兩周,該行下屬的某分行曾發行一款年化收益率5%的産品,當時還曾因收益率過高而挨批評。“沒料到不少同業迅速就將收益提到7%。”
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私人銀行部負責人認為,短期限産品要想得到如此高的收益,按照一對一匹配的模式很難做到,有兩種選擇,一是投向原有的多對多資金池;二是直接將資金用於銀行間市場拆借,銀行也可以賺點差價。
記者調查發現,後者正被不少銀行採用。6月14日,北京銀行針對私人銀行客戶發行SHIBOR關聯的14天保證收益理財産品,最低門檻要求600萬元,募集規模5億元。
該産品的投資範圍是銀行間貨幣市場存/拆放交易、銀行間市場國債等品種,具體投資比例為:銀行間貨幣市場為90%;現金、存款為10%。收益計算方面,投資者的回報與起息日當天的14天SHIBOR相關聯,年化收益率等於當天利率的80%。這款産品在6月21日成立,當天同期SHIBOR利率為8.566%,因此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為6.8528%。
隨後,北京銀行在6月18日發行一款SHIBOR關聯的14天理財産品,規模10億元,起息日為6月28日。6月24日,北京銀行又緊接着推出一款SHIBOR關聯的1個月理財産品。這兩款産品的認購門檻、投資範圍、比例都與首次發行的産品相同。
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最近也發行了類似的産品,期限97天,年化收益率與3個月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關聯。成立當天,同檔期SHIBOR為5.79%,投資者年化收益率可達5.77%。發行過程中,為滿足更多投資者的需求,該産品規模由5億元上調為15億元。
按照銀河證券的統計,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三家在2013年1季度中的同業負債/負債都比較高,分別達到21.3%、25.2%和23.3%,銀行間市場“流動性風波”帶給它們的壓力,正好解釋猛發高收益産品的背後動力。
另外,與目前眾多機構鼓吹的銀行理財風險爆發相反,在收益提高後,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熱情猛增。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6月份以來,上交所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9家公告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計劃,規模達到44.76億元。另外,從各地的報道看,在理財産品收益率飆升後,投資者們涌現了一波“搶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