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瓷器究竟是啥模樣
2013-06-24   作者:枕流  來源:中國寧波網
分享到:
【字號

    柴窯是五代時期後周柴世宗所燒的禦窯,清代的朱琰在《陶説》中記載:“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然而今人從沒見過柴窯實物傳世,也沒發現窯址。
  清人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也提出了柴瓷的可貴:“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得殘器碎片必為冠飾、絳環、玩具,亦足珍貴。”連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亦覺得:“柴氏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但儘管歷史上有諸多文人墨客寫下過如許關於柴窯的語句,因為沒有可與文字相印證的物件面世,所以有人認為柴窯根本不存在,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陜西耀州窯就是柴窯,或是覺得景德鎮早期的青白瓷就是柴瓷。眾説紛紜之下,似乎只有一點大家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柴窯瓷器乃瓷器中的極品,是無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藝術瑰寶。
  有“天下第一美瓷”之譽的柴窯器,其特點是:“色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現代人形容天色,大多喜歡説天藍色。但古人形容天的顏色為天青色。柴世宗所説“雨過天晴雲破處”,意在強調雨過天晴時分的天空尤其潔凈,沒有塵埃。那種顏色是最接近青色的了。
  那麼什麼是“明如鏡”呢?古代流行青銅鏡,古人當初對鏡子的要求是能映照出人面五官,我們今天看到一些高質量的瓷器也能模糊地照出人面,柴窯製品即達到了這樣一種“明如鏡”的工藝技術程度。
  在五代時期,耀州窯已經出現了胎質非常薄的單色釉。上面還有官、內服等款式,所以頗有一部分人將這些耀州窯出産的瓷器誤認為是柴窯瓷器。柴窯的確是繼承發展了耀州窯那種薄胎的傳統,其器物的胎質厚薄和器件的大小成正比,但筆者以為柴窯並非耀州窯,而且“薄如紙”是一種略帶誇張的描述,一種理想狀態,此話的意思是指柴瓷的分量很輕,拿在手中的分量和紙差不多。
  很難想象,瓷器能達到“聲如磬”的藝術效果。儘管柴窯器物胎質較堅硬,但泥土做的胎質和天然的石磬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聲如磬”只能説是在同類瓷器中,柴窯出品的瓷器聲音質量非常出類拔萃。不過,也有人推測,五代的柴窯瓷器瓷胎裏還有其他成分的加入,否則,“聲如磬”一説似乎就過分誇張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清三代瓷器深受藏家追捧 2013-05-06
這只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賣紀錄 2013-04-12
農行瓷器理財産品首設5%保本收益 2012-12-24
埃斯凱納齊古董行將舉辦清瓷器展 2012-10-26
景德鎮"大師"遍地 瓷器倣冒成風 2012-10-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