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文物鑒定專家栽在河南造上
2013-06-18   作者:  來源:成都晚報
分享到:
【字號

    《瞭望東方周刊》近日報道了我國文物市場造假亂象,稱近年來文物藝術品鑒定的需求暴漲,隨之而來的鑒定騙局和亂象層出不窮。從制假到售假的産業鏈條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熟,作假的手段五花八門。

  青銅器之村年産值9000余萬 難住專家

  《瞭望東方周刊》報道稱,不少專家曾經栽在“河南造”上。
  報道稱,河南省伊川縣煙澗村是中國著名的“青銅器之村”,因為出産高倣青銅器而聞名中國甚至世界。數據顯示,這個村子的專業加工戶達到300多家,從業人員1880余人,年創産值9000余萬元,主要産品有東漢馬踏飛燕、東周天子駕六、戰國方鼎、倣古臺燈等1000余種。
  此外,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也存在著數量眾多的“青銅村”,每天成千上萬的倣古青銅器從這裏流向全國和世界。

  吳冠中油畫可列印 肉眼難辨

  書畫造假技術也在“升級”。北京潘家園的字畫造假早已形成係統産業鏈,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啟功、歐陽中石的書法,還有郎世寧、左宗棠、魯迅的作品,用潘家園不少賣主的話説:“哪個名家的都有,如果找不到,那肯定是剛賣完。”
  “現在北京就有很多電腦復制、列印的東西,很多博物館的老專家之前沒接觸過。如果按照傳統鑒定方法,對圖章、氣息、神韻,查著錄,等等,都已經失效了。”湖南省文物鑒定專家李智勇説,現在吳冠中的油畫或水粉都可以列印出來,而且具有立體效果,現代科技已經到了肉眼無法辨識的地步,“我們以前就是靠眼睛,靠手摸一摸就可以知道,現在靠鼻子聞,靠耳朵聽。”

  乾隆玉璽拍出100多件 真品僅3方

  玉器方面,北京大學文物學院院長李彥君曾提供一組數據:2007年,全國的藝術品拍賣行拍出的官窯瓷器達2萬件。2006年到2009年乾隆玉璽共拍出100多件,而實際上乾隆玉璽真品流出的僅有3方。
  李彥君解釋,之所以沒有人追究,是源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霸王條款:拍賣行不負責拍品的真偽和瑕疵。
  專家鑒定急需科學化 隊伍不夠
  “鑒定技術整體來説需要科學化,我們目前的科學研究體係就是師徒相傳,看什麼像什麼。雖然器物類有採用科學檢測,但這方面目前的鑒定隊伍我覺得做得不夠。”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説,目前高等學校缺乏這方面的係統學科。在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著名文物鑒定專家趙榆看來,文物鑒定目前除了科技鑒定沒有跟上之外,經驗鑒定亦存在歷史斷代。

  文物鑒定為商業背書
  金縷玉衣是鑒定專家親手串成

  上世紀90年代,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燒制的倣北魏陶俑的工藝品,于1994年夏在北京古玩市場上被列為“北魏珍貴文物”。這實際是原華爾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找來一堆玉片,請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主任牛福忠串成“金縷玉衣”。包括故宮博物院專家在內的5位專家為這件“文物”估價24億元。

  2.2億漢代玉凳是向陽村造

  漢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拍出2.2億元天價。2012年2月23日,邳州寶玉石行業協會會長汪如棉公開表示,這個玉凳于2010年産自邳州市,當初是作為高倣工藝品出售的,由向陽村幾個小夥子忙活一年多,最初以23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外地人。

  徐悲鴻油畫是研修班習作

  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畫係首屆研修班的學員聯名發表關于“徐悲鴻油畫造假”的公開信,針對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萬元成交的名為《人體蔣碧微女士》的“徐悲鴻油畫”,信中指這幅畫只是當年他們研修班的習作。

  倣制“重災區”

  陶瓷倣制:以江西景德鎮、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禹縣神鎮、寶豐縣)、浙江龍泉地區、廣東潮州等地為重青銅器倣制重災區;
  玉器倣制:河南(南陽)、安徽(蚌埠),這些地區主要是漢代玉器倣制地,遼寧是全國90%的倣制紅山玉的聚集地;
  書畫倣制:天津鼓樓地區為最廣,北京潘家園、琉璃廠等地的假書畫多是由其他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則多為當地書畫家造假,名家作品被倣制嚴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文物鑒定騙局鬧劇頻現 2013-06-17
網曝洛陽某協會會長倒賣文物 2013-06-04
西城工商分局積極配合民族大世界做好文物騰退工作 2013-05-30
文物成交價翻番:國家優先購買權成價格助推器 2013-05-15
文物保護應與商業保持適當距離 2013-04-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