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於眾多藝術品信託來説,可能是一個更艱難的年頭。
目前,各大拍賣行2013年春拍基本塵埃落定,市場整體顯得理性和平淡,今年春拍作品單價鮮見高價。這樣的拍賣行情,令不少藝術品信託投資者擔憂。
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計,將有17家信託公司的40款産品於2013年到期,涉及資金規模為38.52億元,其中不少藝術品信託成立時間是
在藝術品最為火爆的2011年,比如中融信託即將到期的“融美4-9號藝術品信託”,北京信託的“寶獅一號”更是在最狂熱的2011年春拍期間成立。這些
藝術品信託,到期後是否能償付本金和利息?
據記者了解,目前藝術品信託的標的物退出主要有幾種方式,最主要是通過藝術品拍賣變現;此外是同藏傢俬下交易;第三個方式就是融資方協議,産品到期後由原持有人回購,目前,通過拍賣渠道退出是藝術品信託的主要退出方式。
“照今年這行情,退出可能很懸,”一位資深收藏家不無擔憂地指出,此前發行的藝術品信託,不少作品建倉時間恰恰是藝術品還未退燒的時候,“尤其是當代油畫,想出手不太容易。”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少曾經備受市場熱捧的藝術品,價格貶值了不少。如吳冠中1978年創作的《石頭林裏有人家》,與2011年相比貶值約51%;謝稚柳1956年的作品《西湖富春紀游》,貶值約44%。
“信託公司考慮到産品到期後可能産生的風險,通常會提前結束計劃,或者不排除自己買單。”一位信託業資深人士&&,藝術品投資通常有一個較長期
限,但僅僅一兩年可能很難實現大幅升值,而如果藝術品信託到期後,市場無法實現退出,“如果不想自己買單,就必須找到資金對接,或新發信託接盤,或發理財
産品接手,有點像龐氏騙局,雪球越滾越大,風險慢慢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