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産品的大量發行讓今年新基金吸金量猛增。數據顯示,今年還未過半,新基金整體首發募集規模已經超過3300億,遠遠高出去年和前年同期。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6月14日,今年以來已經成立了159隻新基金(A、B、C算1隻),合計募集3337.31億元。而2012年同期僅成了95隻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2155.44億元;2011年前6個月,成立了89隻新基金,合計募集1550.02億元。
不過,在總規模增長的同時單只基金的首發規模並沒有得到增長。數據顯示,今年新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20.989億元,不及去年的24.713億元,但是要高於2011年的13.09億元。
今年新基金整體規模的擴張和低風險産品仍佔據主流有很大關係。包括保本基金在內,今年已經成立了111隻低風險産品,合計募資2876.57億元,佔總募集規模的比例達到86.19%。這其中83隻為債券型産品,合計募集2503.42億元,平均規模30.16億元。
低風險産品大行其道導致偏股類産品規模佔比萎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偏股類産品募集份額僅457.35億份(未包括QDII産品)。若以平均60%的倉位計算,能流入股市的資金也不過274億元左右,相比2012年還要少很多。而且,偏股型産品的募集規模均不足50億元,僅有廣發基金旗下廣發輪動配置股票型基金募集超過40億,其他産品首募成績都不理想。
今年新基金募集“貧富”差距非常大。募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新基金有2隻,而低於5億元的有27隻。具體來看,募集規模最大的是工銀瑞信60天理財債券基金,達到128.56億元,而最少的一隻貨幣基金僅2.006億元。
從新基金募集上看,大公司、銀行係公司成績更好。今年以來募集前三名的新基金均屬於銀行係基金公司,還有一些銀行係基金公司提前結束募集;大型基金公司也是“大塊頭”新基金的所有者。而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産品募集困難,不少都是迷你産品,甚至有些産品延期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