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專戶漸行漸遠 通道蠶食牌照紅利
2013-06-06   作者:曹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我們剛發行了一隻高收益專戶産品,是文化産業方面的。”説這句話的不是信託、不是私募,而是某基金公司的市場部總監。6月5日,該總監介紹,這款産品是通過專戶募集資金,投向某文化産業實體經營。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發展迅猛,産品類型也更趨多樣,但和專戶産品的初衷越來越産生背離。
  2008年,基金公司獲准開展專戶“一對一”業務,即向單一客戶(5000萬元以上)提供投資服務;次年,專戶“一對多”開閘,客戶門檻降至100萬元。
  在頭幾年,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基金公司的專戶産品類型主要依託於基金公司自身的投研能力做主動型的管理。
  但從2011年開始,基金公司的專戶模式開始向通道業務轉移,然後越走越遠。

  淪為通道

  6月3日,誠志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6.96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9000萬股,其中大股東清華控股公司將認購2800萬股,富國-誠志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將認購1200萬股。
  富國-誠志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將由外部投資人認購5568萬元(A級委託人),誠志股份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骨幹員工認購2784萬元(B級委託人),合計8352萬元,存續期限為資産管理合同生效之日起5年。
  富國-誠志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就是典型的通道業務,從産品設置來看,富國基金不會參與該産品的主動型管理,投資方向和資金來源方向也都確定,滿足投資和客戶“兩頭在外”的通道産品典型特徵。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錫業股份近期發布非公開發行結果公告稱,定增合計募集資金超過40億元,共有7家機構參與認購,其中5家為基金公司,分別為華夏基金、英大基金、平安大華基金、紅塔紅土基金和華安基金旗下的專戶産品。
  瀋陽機床定增同樣出現了基金專戶的身影,萬家共贏發行的萬家睿祥資産管理計劃認購1.1億股,該産品持股比例達到14.37%,成為瀋陽機床的第二大股東。另外,融通基金公司-工行-華融信託六禾一期權益投資單一資金信託持股3584.23萬股,佔比達4.68%。
  截至6月4日,共有11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其中55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對象中有基金公司的身影,但基金專戶是主要的參與主體。據統計,在這55家上市公司中,有42家的定增對象包含基金公司專戶産品。
  據深圳某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部門的人士介紹,基金髮行的定增專戶是滿足市場的需求。有些客戶不願意透露身份,通過基金專戶可以隱藏;有些公司為了變相施行股權激勵也通過定增專戶;有些私募通過信託沒辦法參與定增,因此繞道基金專戶。
  基金公司專戶成為定增的通道,不過是基金專戶從事通道業務的冰山一角。由於專戶業務不會對外公開披露信息,外界很難發現其行蹤。
  從2011年開始,就傳出有私募機構通過基金專戶發行私募産品,基金公司提供通道,客戶和産品管理都是私募機構所為,基金公司只收取通道費。由於當時陽光私募是通過信託發行産品,但是信託會收取募集額1%左右的通道費,成本高昂迫使私募機構和公募合作。
  這種模式至今仍在進行。比如今年知名醫療基金經理姜廣策通過和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合作,成立了德傳醫療基金。
  從2012年開始,基金的通道變得越來越複雜,比如和期貨公司合作,發行期貨投資産品;跟信託合作,發行融資類産品等。
  2013年,隨着基金專項子公司的運作,專戶成為銀行的通道。據悉截至4月底,基金公司子公司資産管理規模突破600億元。招商基金子公司的規模達到150億元,據悉當中絕大部分係股東——招商銀行的通道業務。

  窮則思變

  基金公司做專戶業務的初衷是利用自身的投研能力在私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其核心是打破傳統的依靠管理費的盈利模式,而希望通過自身勞動來獲取和勞動價值對等的業績提成。
  然而,從2008年專戶“一對一”開閘,到2009年下半年專戶“一對多”的興起,基金公司專戶産品所面對的市場環境並不理想,造成2009年-2010年發行的專戶“一對多”業績慘澹,很少有産品獲得業績報酬的。至2011年,甚至許多銀行拒絕託管權益類的“一對多”。
  之前調整到專戶部門的基金經理也出現回流,基金公司在專戶“一對多”上面投入大量精力,而未能獲得收益。
  於是基金專戶業務從2011年開始向通道業務轉移,至少不費精力便可獲得千分之二至萬分之五的通道費。2013年,基金專戶通道化過程仍在加快。
  另一方面,今年3月底,銀監會下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俗稱銀監會8號文。據基金公司透露,該文下發後,銀行對基金公司主動管理的專戶業務並不上心。
  “或許他們正在忙於資金池的清理,或許他們開始對內部産品更為重視。”有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主動管理的基金專戶繼續受到衝擊。
  然而,從通道業務市場來看,同一類産品,信託時代,信託可以獲得千分之三左右的通道費;去年券商資管的殺入將通道費降至千分之一;而基金公司的進入更將通道費率降至萬分之五。
  通道費趨近零,這意味着,留給基金公司的牌照紅利所剩不多了。
  “長期來看,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還是應該依託於自有的投研優勢,而不是通過沒有技術含量的通道。”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應該建立基金持有人大會制度 2013-06-06
范勇宏徹底退出華夏基金 2013-06-05
基金大佬范勇宏辭別華夏基金 2013-06-05
31隻基金5月“套”牛 累計浮盈8.19億元 2013-06-05
華夏基金“范勇宏時代”終結 2013-06-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