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2款理財産品遭遇零收益
3052款産品到期
2013-05-31   作者:普益財富 方瑞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4月到期銀行理財産品共計3052款。其中,保證收益型415款,保本浮動收益型533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2104款。
  從到期收益表現來看,2296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産品中有15款沒有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
  招商銀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黃金錶現聯動(看漲)理財計劃(104045)”的投資起始日為2013年1月4日,投資期限為94天。産品挂鉤標的為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現貨下午定盤價。若黃金期末價格大於期初價格,則産品到期收益率為5.50%;若黃金期末價格低於或等於期初價格,則産品到期收益率為3.30%。實際情況是,黃金期初價格為1679.50美元/盎司,而投資期間黃金價格呈現震蕩下跌走勢,使得期末價格低於期初價格,因此該款産品到期收益率為3.30%。與該款産品同系列的另外4款黃金看漲型産品也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
  招商銀行的“焦點聯動系列之A50中國指數基金錶現聯動(看漲)理財計劃(104033)”和“焦點聯動系列之A50中國指數基金錶現聯動(看跌)理財計劃(104034)”於2012年11月1日同時成立,産品投資期限均為180天,挂鉤標的均為A50中國指數基金(2823 HK Equity)。看漲産品的收益結構為:挂鉤標的漲幅大於或等於8%時産品收益率為10.20%,漲幅大於或等於3%且小於8%時産品收益率為5.00%,漲幅低於3%時産品收益率為0.50%。看跌産品的收益結構為:挂鉤標的跌幅大於或等於8%時産品收益率為7.50%,跌幅大於或等於3%且小於8%時産品收益率為5.00%,跌幅低於3%時産品收益率為0.50%。實際情況是,挂鉤標的期末價格比期初價格增長1.8%,致使兩款産品均只能獲得預期最低收益率0.50%。
  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五期産品1”投資起始日為2012年4月10日,投資期限為1年。産品挂鉤標的為香港盈富基金(2800 HK)。産品到期收益率與挂鉤基金的表現水平有關,具體為該表現水平與5%之和除以2得到的數值。其中挂鉤基金的表現水平等於投資期內挂鉤基金的漲幅乘以參與率70%,並且設定該表現水平最高7%和最低3%。因此産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和預期最低收益率分別為6.00%和4.00%。實際的挂鉤基金期初價格和期末價格分別為20.60和22.00,通過計算得出該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率為4.88%。另外,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五期産品2”“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五期産品3”和“陽光理財A+計劃2012年第六期産品1”與前者挂鉤標的、收益結構、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等要素均一致,它們僅在發行日期上有所差異,這三款産品的到期收益率分別為5.50%、5.39%和4.82%。
  平安銀行的“智盈理財1058—挂鉤大宗商品4期理財計劃”的投資起始日為2011年4月15日,投資期限為2年,其挂鉤標的為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産品每季度設定一個自動終止觀察日,若在任意一個自動終止觀察日,挂鉤期貨價格大於或等於觸發水平,則産品自動終止並支付投資者本金和8%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在未發生觸發事件的情況下産品到期僅支付投資者本金。該觸發水平為挂鉤期貨期初價格的118%。而在投資期內,挂鉤期貨價格始終未上漲至觸發水平,因此産品到期收益率為零。此外,平安銀行的“智盈理財1058—挂鉤大宗商品5期理財計劃”的投資起始日為2011年4月22日,其餘要素與前者相同,該款産品到期同樣僅支付投資者本金。
  廣發銀行的“‘薪加薪16號’人民幣理財計劃(2013年第三期)”和“‘薪加薪16號’人民幣理財計劃(2013年第七期)”的投資期限均為3個月。這兩款結構性産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和預期最低收益率均分別為4.50%和2.80%,而到期收益率均為3.80%。
  4月份到期理財産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達6.00%及以上的理財産品共計49款。從投資幣種上看,人民幣有43款,澳元有6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平安銀行職員用客戶信息辦信用卡透支200余萬(刪) 2013-04-26
49基金重倉金融兩牛 南方係5基金扎堆平安銀行 2013-03-20
平安銀行否認複製民生模式 2013-03-11
平安銀行被指誤導農民工投保 2013-03-06
平安銀行上收房貸審批權至總行 2013-02-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