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摸不透的銀行股票型産品
2013-05-30   作者:  來源:金融理財
分享到:
【字號

    早前,某客戶抱怨渣打銀行理財品60 致使其虧損 50%,諸多投資者在同情他的同時更想了解這是怎樣的一款理財品,以引此為戒。其實這正是一款包含權益類投資工具的結構性理財産品。而隨後諸多銀行理財品虧損的消息也紛至沓來,而其中多為這種結構性理財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儘管股市動蕩,但挂鉤股票的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因去年下半年股市好轉而更加火熱,甚至預期收益率還在逐漸攀升。多家銀行推出的股票挂鉤型理財産品正在以 10%左右甚至更高的預期收益吸引着眾多投資者。而這也為自 2008年後一度銷聲匿跡的挂鉤股票的銀行理財産品再次登&拉開了序幕。


  預期收益誘人

  股票型理財産品之所以誘人,也就是因為其持續走高的收益率。收益率前六的産品中挂鉤股票的佔據了四席。其中星展銀行“股得利”系列 1321期12個月澳元結構性投資産品以 12.55%的收益率排名第一。而曾經一度低迷的挂鉤股票的銀行理財品之所以再度受寵,主要還是去年下半年股市好轉讓人們再度青睞於股票。
  根據 2012年11、12月的數據顯示,收益排名前 30的銀行理財中有 17個是股權標的類産品,收益率最高為 27%。而 2012年 12月後,隨着市場快速反彈,股權標的型理財産品迅猛增加,在當月所有發售産品中,非保本型産品佔比達到 69.17%。
  任何投資行為都是受大的投資環境的影響,股市好轉激發了人們對挂鉤股票理財品的信心,迎合這些投資者的需求,自然銀行也就有了更多這樣的理財品。於是廣大投資者的激情在股市環境的鼓勵以及銀行理財品市場的雙重刺激下變得不斷膨脹,而忽視了很多常規問題。

  成本高風險高

  購買理財品的投資者都知道,銀行理財産品費包括銷售服務費、代理費、管理費、託管費等,看似都只是零點幾,但算到最後真不是個小數目。一位銀行理財經理透露,費率高低與理財産品是否保本、理財産品投資的領域、産品的運作期限、風險高低以及理財産品管理的複雜程度等相關。比如一些銀行債券類的保本理
  理財産品如果巨虧,往往有着多重因素。需要提醒的是,投資者不妨定期要求銀行提供産品凈值盈虧狀況及交易明細, 這也是提前防範産品出現重大風險的不錯辦法。
  財産品費率較低,但像信託産品這類門檻高、收益高、風險大的,産品運作結束後從中獲取的超額收益可能在 2%以上。自然,股票類投資管理費肯定高於債券類産品,而挂鉤股票標的的,商業銀行可能會聘請其他機構作為投資顧問而被“雙重收費”。所以在産品費這一項上,挂鉤股票的理財品就要更“昂貴。”
  國內銀行理財市場發展至今,有 2602 款結構性理財産品分別公布了預期和到期收益率,其中有 2235款産品的確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在這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産品中,儘管投資標的分佈不均,但多為匯率和利率挂鉤類的産品。而在 367 款未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産品中,挂鉤於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是最多的。挂鉤於股票等標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之所以難以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股票、商品和期貨等市場的價格走勢難以準確預測,專業機構預測失敗概率更高。
  隨着去年股票市場的回暖,在信心膨脹之際,一些銀行大膽推出了與單只股票,而非幾隻股票所組成的股票籃子所挂鉤的結構性産品。例如某銀行的理財品更有針對性直接挂鉤於單一股票中行 H股, 因而産品的實際收益最終只取決於中行 H 股的走勢。乍看,這種産品的獲益途徑更加清晰簡潔,避免了股票籃子中良莠不齊的股票表現差異對産品最終收益帶來的影,但與此同時,産品的風險也更高。

  擦亮眼睛辨真偽

  挂鉤股票,高收益的背後便是高風險,而高風險也就預示了達到目標的高難度,但投資者總是被華麗的高收益而蒙蔽雙眼,忘記了撥開迷霧看看那身後的風險。很多理財品的虧損都有理財經理的責任。因為不少銀行理財經理都不了解其中的交易隱患與虧損風險。他們只想多賣理財品,一味誇大投資收益、卻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産品風險。因此在歐美,不少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在購買前都會運用情景分析法——“傻瓜式詢問”,如假設通脹率超過一定幅度,銀行利率調整,貨幣匯率變動過大的情況下,這款理財産品最大虧損幅度會多高?如果銀行理財經理無法做出具體回答或給出的回答投資者不滿意,投資者則會放棄購買這款理財産品。
  投資者通過情景分析法詢問,把自己對於産品以及風險的疑問拋給銀行理財經理,根據他們回答辨別理財産品真實的投資風險。變被動測試為主動詢問,避免單方面聆聽所謂的“投資意見”,並將相關銀行理財經理的回復錄下來,作為理財産品糾紛的一種證據。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測試出理財經理推銷的真假以及理財品的真實收益情況,同時也測試了投資者自身的風險抵抗能力。另外,理財産品如果巨虧,往往有着多重因素。需要提醒的是,投資者不妨定期要求銀行提供産品凈值盈虧狀況及交易明細,這也是提前防範産品出現重大風險的不錯辦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行股票類理財吸取巨虧教訓 加大投顧掌控力 2012-11-28
股民抱怨銀行股票關聯賬戶銷戶難 2012-08-30
法興業銀行股票由“買入”降為“賣出”級 2008-01-30
交通銀行股票網上發行將採用“特別流程” 2007-04-24
中信銀行股票網上發行將採用特別流程 2007-04-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