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日本股市大跌拖累了此前一路高歌的QDII凈值,也讓外資行的理財産品引發更多關注。
“外資行在中國本土和國內商業銀行競爭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只能靠自己的國外先天優勢發展全球業務。”某外資行人士對記者説道。
3月25日銀監會下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當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總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對於中資行來説,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特別是今年3月銀監會發布上述“8號文”後,大多數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普降至5%以下。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外資行結構性理財産品居多,因此受此影響很小。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由於外資銀行産品所發産品主要是結構性産品,基本不涉及8號文中的非標類資産,因此8號文對於外資銀行的理財産品發行量和收益率不會造成影響。
“在中國的外資行都根據不同的優勢,發展不同的業務,像我們銀行只有對公業務,理財業務我們也有,但是我們都是高端理財。”上述外資行人士&&。
“8號文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作了規模限制,有利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長期健康發展和金融風險管控,但是我行一直以來發行的銀行理財産品沒有涉及。”另一位做理財業務外資行員工也&&。
更有甚者,一位外資行的中國區商業銀行總經理對記者提到的“8號文”更是一臉茫然,並不知道其存在。
理財專家徐建明&&,8號文主要是對短期銀行理財産品進行了限制,而外資行一半的産品發行都是長期的,特別是QDII理財産品期限基本上在3年以上,所以從這角度講,8號文對外資行影響很小,外資行發的短期理財産品也很少。
同時,根據普益財富提供的數據,今年外資行發行的432款産品中,有81.71%是結構性産品。
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商業銀行發行的QDII産品共11款,其中花旗銀行3款,法興中國8款;花旗銀行的QDII産品挂鉤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銀行或通訊類股票;法興中國的QDII産品挂鉤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2款)和法興全球夕陽紅利指數(6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