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歸根結底是短期市場供需矛盾的産物,房産稅的&&並不能改善短期房地産的剛性供給,只能在長期影響需求方的預期,且這種影響必須視房産稅&&的具體細則而定
“房産稅擴容”傳聞終於得到官方的證實。5月24日,新華網援引國家發改委體改司有關負責人的話,“國家正在考慮擇機擴大房産稅改革試點範圍,今年會有具體動作。”
不過,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坦言,房産稅有助於抑制多套房需求,有利於穩定房價,“但要刺破房價泡沫,有些誇大了。”他認為,影響房價走向的因素非常多,稅收只是其中之一,而房産稅更是稅收中的一個稅種而已。
【來了?】
國家正在考慮擇機擴大房産稅改革試點範圍,今年會有具體動作
自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慶針對市場中的增量房(重慶包括部分存量房),率先在全國啟動個人住房房産稅徵收試點工作以來,專家和學者紛紛建議擴容房産稅。尤其是房地産調控政策變成“空調”時,業界總會將期望寄託在房産稅上。
與此同時,官方也逐步透露房産稅的進展。去年年底,住建部部長姜偉新&&,“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房産稅試點,明年將繼續推進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編制和實施好住房發展和建設規劃等。”
今年2月20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據官方媒體報道,會議確定,“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擴大個人住房房産稅改革試點範圍。”
“房産稅的試點範圍,按官方信息是比較明確的,即‘適時擴大房産稅試點’。”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但2013年是去年官方信息發布、且沒有動作(擴大試點範圍)的第二年。這意味着,今年有動作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
5月24日,中國政府網在《國辦轉發了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有“擴大個人住房房産稅改革試點範圍”的明確表述。具體工作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負責。
【落哪?】
預計今明兩年,會在長沙、珠海或湘潭等城市進行試點
官方除進行了“統籌發言”之外,尚沒有對哪些城市、針對存量房還是增量房徵收等作出具體解答。對此,一位房地産行業人士日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房産稅推出的時間點要考慮到房價走勢、調控效果等。一旦市場交易、房價等仍很火熱,有關部門就可能在市場中公布房産稅這枚‘藥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初,坊間傳“杭州房産稅即將開徵”。消息稱,“4月26日,杭州&&細則;5月1日起,杭州作為第二批房産稅試點城市,開始徵收房産稅。”
對此,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此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説,“在一線有了上海,二線有了重慶之後,下一輪房産稅的試點可能是在三線和四線城市。”他預測,“預計今明兩年,會在長沙、珠海或湘潭等城市進行試點。”
楊紅旭認為,房産稅擴大試點的範圍主要方向是“一、二線房價較高的城市”。他尤其強調,“南京徵稅的概率是90%,徵收方式可能與上海相似。”
而據國家統計局4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北京等一線城市依然領漲全國,其中廣州房價已連續5個月漲幅排名第一。另外,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廣州和瀋陽以2.1%的環比漲幅位居第一。二手住宅價格方面,北京以2.0%的環比漲幅領先。
儘管各大城市房價漲勢不減,但業內共識是,短期內,房産稅還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徵。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預計,房産稅的擴圍或將是“一個從點到面,從弱到強的漸進式推開過程”。他説,“試點城市數量會不斷增加,徵稅範圍會從增量房逐步擴展到存量房,稅率會從低到高,徵稅對象也會擴大到大部分人。”
投行美林美銀早前的報告認為,在2015年前都不大可能在全國推行,“因為這涉及披露個人財富,而此舉目前受到不少抗拒”。
【有效果?】
房産稅難以解決目前的房價問題,真正意義在於稅制改革,完善住房差別化政策
目前,市場中有部分觀點期望,房産稅的擴圍能直接抑制中國的房價,並打擊過熱的市場熱情。
對此,賈康説,通過徵收房産稅影響房地産市場只是房産稅作用的一部分,“另外,房産稅還承擔着矯正基層財政困難,進行再分配,優化分配收入格局以及控制收入差距擴大等作用”。
中原地産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房産稅的&&是為了確保樓市健康,不要所謂的泡沫化。在健康樓市的前提上,再進一步推動房價的下跌,最終回歸到正常價位,並實現市場的供需平衡。”
楊紅旭同樣説,房産稅並非抑制房價的神藥,其作用機制較弱,且今年“樓市調控不會放鬆,因為年內房價不會轉跌”。
中信建投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研究報告&&,房産稅難以解決目前的房價問題。“房價上漲歸根結底是短期市場供需矛盾的産物,房産稅的&&並不能改善短期房地産的剛性供給,只能在長期影響需求方的預期,且這種影響必須視房産稅&&的具體細則而定。”該機構稱,“參照國外的歷史經驗,房産稅的&&與短期房價走勢並無直接的相關關係。”
中信建投也認為,房産稅的真正意義在於稅制改革,完善住房差別化政策,“中國一直以來只重視流轉稅,不重視存量稅。”分析稱,“在國外,現代財産稅的課稅對象逐漸定位於可視性強、位置穩定的不動産,也就是以存量稅收為主要的房地産稅收。中國在信貸、土地、稅收等方面已做了許多努力,但在稅收這一環節一直調控的是流轉稅,上海和重慶兩地的房産稅試點彌補了這部分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