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金價的跌幅已高達近17%,業內看空金價聲此起彼伏。在市場熱議“中國大媽”搶金被套牢之時,各大銀行對挂鉤黃金類理財産品的發行熱情卻絲毫未減。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近期都推出了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然而這些産品的預期收益率卻大相徑庭。
近期銀行新發行的黃金理財産品以相對保守的區間累計型以及“看跌型”産品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國內市場上挂鉤黃金理財産品的類型並不複雜,基本都採用觸髮型的結構,即金價的表現達到或未達到某個預先設定點位,就可獲得最佳收益率。
記者調查了工行、招行、平安銀行近期發行的黃金理財産品發現,工行産品的運作期限最短,為34天,而招行、平安銀行的理財期限為3個月。在投資門檻方面,招行最低認購金額為5萬元,是三家銀行中最低的,而工行和平安銀行最低認購金額為10萬元。
百姓投資最關心的就是産品收益率,而這也是三家銀行差異最大的方面。據調查,工商銀行“2013年高凈值挂鉤黃金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産品CN1M1327”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3%或3.7%,若觀察期內國際金價始終低於1540美元/盎司,客戶可獲得3.7%的年化收益率,若高於或等於1540美元/盎司,年化收益率將降低至1.3%。
平安銀行“聚財寶”結構類(挂鉤黃金)2013年19期人民幣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0.5%或5.5%,以該産品最終到期日(8月22日)為觀察日。如果當天國際金價小於或等於産品運作初期的價格,投資者能獲得5.5%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年化收益率只有0.5%,比0.35%的活期利率略高。
而招行的産品預期收益率最高,該行“黃金錶現聯動(期末看跌型)理財計劃104086”預期收益率為0.4%或6.5%,只要國際金價期末價格低於期初價格,就能獲得最高收益率。
相較於投資風險更大的黃金衍生産品以及成本更高的實物黃金來説,黃金類理財産品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成本適中風險適中的選擇。加上該類産品大部分都是保本産品,投資者也能避免金價波動帶來的本金損失。不過,各家銀行黃金理財産品的設計條款都有所不同,這需要投資者對未來金價走勢有個基本的判斷,才能獲得相對比較理想的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