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成交價翻番:國家優先購買權成價格助推器
2013-05-15   作者:李虎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在今年嘉德春拍琳瑯滿目的拍品中,有一組特殊的拍品引人關注。這組拍品中有唐代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真跡、呂氏春秋二十六卷等10件屬于國家一級文物的珍稀古籍,還有一件商代犬父丙鼎屬于國家二級文物。
  5月12日晚,這些拍品全部完成拍賣。總成交價格是之前最高總估價的兩倍有余。然而根據春拍前北京市文物局對于嘉德春拍標的物審核的批復,這些拍品國家收藏機構擁有“國家優先購買權”,因此,這些文物最終會花落誰家,是業內最關心的。

  11件“國家級文物”總成交價翻倍

  為了慶祝成立二十周年,中國嘉德鉚足了勁準備今年春拍。在古籍善本專場中,就徵集了唐代玄奘譯佛經真跡、春秋經傳、呂氏春秋、魯迅手稿等市場罕見的珍貴文物送拍。據記者統計,這11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價格高達2348.2萬元,是所有拍品最高估價總和1160.5萬元的兩倍。其中5件宗教經卷和1件魯迅手稿均大幅溢價。4件古籍善本中3件接近最高估價,1件沒有達到最低估價。唯一的國家二級文物商代犬父丙鼎也以超出最高估價17%的價格成交。
  對于這樣拍賣結果,華東師范大學藝術研究所方向胡懿勳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11年拍品之所以最終成交價格翻倍,首先得益于本次春拍整體的市場環境大幅回暖,經過了近兩年調整期,市場上被蘊藏的購買力被釋放出來,呈現出強勁的反彈苗頭。其次,在拍賣之前,北京市文物局已經宣布對這11件拍品有“國家優先購買權”,這幾乎等同于對這些拍品出具了官方鑒定,令其身價倍增。尤其是在經歷過“陳獨秀信札”和 “過雲樓舊藏”事件後,由國家宣布擁有“優先購買權”的拍品更容易得到業內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從而激發了藏家的競拍積極性。

  “優先購買權”成價格助推器?

  拍品被宣布有“國家優先購買權”並不是首次出現。2009年嘉德春拍,國家文物局就對古籍善本專場的“陳獨秀等致胡適信札”按成交價首次行使了“優先購買權”。2012年,北大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因“國家優先購買權”爭奪“過雲樓舊藏”事件成為年度文化熱點話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被事先宣布“國家優先購買權”的拍品都以大幅超過最高估價的價格成交。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這次11件國寶高價成交,“國家優先購買權”扮演了價格助推器的角色。
  對此,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就表示,“國家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會為市場散播該拍品具有保真、高價值等消息,不僅會促使市場將拍品價格炒高,而且會給單位本身收購造成更多資金負擔。但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林夏則認為,盡管此次和以往的春拍中,國寶級拍品成交價格都很優異,但並沒有出現天價。“國家優先購買權”雖有助于整體的成交率,但對于價格上浮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屬于正常范圍。即便有對成交價格推高作用,也需要看拍品本身的價值,最終決定成交價格的依然是市場。

  國寶文物最終去向懸疑

  此次對競得這些拍品的藏家而言,雖喜得國寶,但仍免不了憂心:北京市文物局會否對自己的藏品行使“國家優先購買權”,自己能不能成功地把國寶“抱”回家?
  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國家優先購買權”是指全部或部分拍品按照《拍賣法》完成拍賣、確定成交,只要有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希望收藏,7日內仍可改變拍賣結果,由國家文物收藏單位優先以同等價格購買收藏。
  這也就意味著,若有文物單位行使“國家優先購買權”,藏家就得把這些國寶賣給國家。因此可以説,這11件國寶雖然已經成交,但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
  對此,記者致電了北京市文物局,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聲稱北京文物局只是有義務在拍品送遞文物局審核後發布公告宣布哪些文物屬于適用“國家優先購買權”的范疇,至于最終是否購買、由哪些文物收藏單位購買,還要看相關單位後續的工作安排。
  記者致電中國嘉德,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一家國家文物收藏單位的購買意向,如果7天後仍無單位宣布行使“國家優先購買權”,那麼買家就可以辦理交接手續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文物保護應與商業保持適當距離 2013-04-17
地下文物古跡保護規定或年內出臺 2013-04-02
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院長致歉 2013-03-28
季承起訴北大要求歸還文物 2013-03-28
國家文物局官員:文保人才不足 2013-03-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