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供給安全是國家食品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多位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呼籲,國家應提高國産植物油在我國食用油中的佔比,不管是國産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還是棉籽油都應大力發展,一個也不能少。
植物油過度依賴進口
供給安全堪憂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居於核心地位,食用油的供給安全是國家食物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穩定。隨着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食用油需求量不斷增長,是世界第一消費大國。有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食用油年需求量已經接近3000萬噸。然而,由於我國油料作物稀少,産量持續不振,導致我國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過高,目前已達到62%,幾乎無戰略安全可言。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目前我國食用油供給存在安全隱患,國際上的糧油巨頭對我國食用油産業鏈條的滲透操控及其對於整個食用油供需市場的影響。目前,國內市場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被國際跨國糧商巨頭所控制。
由於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食用油産業一直執行對外資全面開放的政策,我國大型油脂企業大部分被外資參股、控股。國際糧油巨頭憑藉其雄厚的資本和豐富的經驗,在近20多年的時間裏,大舉進入我國食用油産業,並初步取得了對部分種類食用油産業的上游原料進口、收購、期貨交易,中游生産、加工,下游市場營銷和成品食用油供給渠道的控制權。跨國糧商逐步控制中國食用油供給的“命門”,極大的弱化了我國政府對食用油供給市場的調控能力,這不僅對普通民眾的生活,甚至對國家安全都構成了現實的危害。
再加上近年來國際生物柴油産業發展迅猛,以生物柴油為主的工業用植物油消費快速增長,國際上可供我國進口的油料産品將日趨緊缺,以至於近年來國內糧油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所有這些都在警示着我們,應盡快發展國産油料産業,提升糧油的自給率。
多種油料並舉發展
一個都不能少
目前,國內植物油市場中來自我國自産油料的主要以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為主。然而由於種植面積有限,再加上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很大一部分用於其它消耗,導致我國植物油自給率始終很低。儘管面臨如此緊張的供給,但在植物油主流市場中我們卻很少看到另一種優質食用植物油——棉籽油。
造成棉籽油在主流市場缺失的主要原因除了公眾對棉籽油的誤解,還有就是棉油加工企業對棉籽油品牌宣傳和打造的弱化,我們走進各大超市很少能看到小包裝的棉籽油,國內生産的食用棉籽油也大都作為調和油原料或是銷往一些知名的餐飲連鎖機構。窄化的市場導致了棉籽油産業價值的低估和産、銷量的受限,棉籽油産業呈畸形發展狀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産國,每年都産出大量的優質棉籽,然而棉籽油在中國食用中的佔比卻不足4%,連在美國市場佔比的一半都不到。窄化的市場和低廉的價格嚴重挫傷了棉籽油加工企業的積極性,如果棉籽油能像其他植物油一樣健康發展,那麼不僅能帶動整個産業的騰飛,給大量棉農和棉籽油加工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更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前自産植物油供給緊張的局面,棉籽油産業健康發展迫在眉睫。
包括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教授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應該加大棉籽油在我國的推廣力度,讓棉籽油有一個健康發展的環境。在我國的食用油市場上,國産油料都應大力發展,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