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fund of
fund,基金中的基金)遠不如想象中那麼美。
上周,《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再度在資産管理行業中引起對FOF的熱議,根據該辦法,“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資産投資於其他基金份額的,為基金中基金”,這為基金公司發行FOF提供了依據。
“FOF因為運作成本較低,可能成為許多基金公司都熱衷的産品。”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基金運作管理新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出爐後,該公司進行了專門的討論。
然而,需要潑冷水的是,FOF並不那麼容易操作,尤其是想要取得理想的業績。
“我們已放棄投資主動型的基金了。”江蘇紫鑫投資負責人趙春生&&。其曾任華泰證券FOF産品的投資經理,如今也在做基金投資。但他&&,“在中國做FOF很難成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FOF産品放棄過去的投資方式。”
FOF的悲慘命運
在2010到2012三年間,中證基金指數下跌了11.89%,同期所有FOF産品的跌幅都超過了中證基金指數,跌幅最大的産品下跌了42.12%。
投資基金卻跑不贏基金這讓人大惑不解。“FOF投資基金費率比散戶少不少,因為是大額資金,申購贖回費都很低廉,並且可以通過基金投資降低風險。”有基金公司人士&&。
然而,券商、銀行FOF經驗表明,FOF的優勢絲毫體現不出來。
“我們實驗了無數方法,最後發現這是條行不通的路。”趙春生&&。
“實際上最近兩年我們已經轉變投資方向了,雖然還是FOF,但是不投主動型基金,只投ETF和固定收益類産品。”趙春生&&。
他解析,如果定義為投資主動型的股票基金,那麼這樣的FOF幾乎不可能成功。數年來,他嘗試了各種研究基金的方法,跟蹤下來均發現無效。
“FOF投資應該看基金經理,跟着基金經理買基金。”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
但除了王亞偉,這一招也不靠譜。實際情況是,在近千名基金經理中,很難找到持續業績好的基金經理。
跟2400多家上市公司相比,主動型基金的投資標的雖然少,但把握基金的難度更大。原因在於基金的一切都在變,基金經理、基金資産配置、基金風格均容易變動……
於是趙春生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資産配置、行業輪動、主題輪動等方面,投資不那麼善變的ETF基金。
“我相信越來越多的其他FOF也會這樣轉變。”趙春生&&。
另一方面,據一些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員透露,許多券商、銀行FOF的投資經理喜歡申購新基金,它們是幫忙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幫忙資金的所獲得的收益並不會計入FOF的資産,而是成為公司或者個人的利潤,如此一來,FOF業績也自然上不去。
基金公司試水FOF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FOF仍然具有吸引力。
2009年6月份,證監會曾下發《交易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ETF)聯接基金審核指引》,允許發行ETF聯接基金。
如果廣義來看,聯接基金也是一種FOF,只不過它只投資唯一一隻基金。這類産品如今已經成為ETF發行時的標配,理由是能夠讓場外資金也投資ETF,並且多收一些管理費(投資ETF部分不能收取管理費,但ETF規模可以通過聯接基金做大,從而收取更多管理費)。
然而,這種類型産品一上市,就遭到許多業內知情人的吐槽。“純屬忽悠人的産品,投資者如果看好ETF,自己在二級市場購買成本更低。”有基金公司産品經理曾對記者&&。
而FOF仍然具有這種功能。“基金公司如果自己發行FOF,會用FOF投資自己的基金。”有基金公司人士判斷。
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基金經理KPI和資産規模、行業地位挂鉤的當下,一家基金公司發行的FOF投資另一家公司的基金,是在扶持競爭者,也是無形説明自家基金不如別人家的好。
因此基金公司若發行FOF,多會成為壯大公司自身資産規模的手段。
另據海通證券數據,在美國的FOF發展過程中,內部FOF是主流。目前美國952隻FOF中有682隻是內部FOF,佔比達到了71.64%。
但和美國基金不同,內部FOF還是解決不了所投資基金的善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