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打"擦邊球" 海通證券被令整改
券商創新風險如何平衡
2013-05-03   作者:記者 吳黎華 鄧中豪/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照片

    2013年的券商創新大會即將來臨。表面上看來,在過去的一年中受到監管部門多項“放鬆管制”的政策影響,券商資管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但在這個背後,一些券商資管打“擦邊球”、違規運行的苗頭也開始顯現。

  海通證券遭責令整改

  海通證券日前發布公告稱,4月22日,該公司收到上海證監局《關於對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滬證監決【2013】12號)(以下簡稱“決定”),主要內容如下:“經查,我局發現你公司發行的‘一海通財’系列産品係現行監管規則未予明確的創新型産品,但你公司未按照《證券公司業務(産品)創新工作指引(試行)》的規定,向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履行創新産品方案報送義務。”海通證券稱,針對決定提出的問題,公司組織整改,完善相關工作程序,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責任追究和處分。
  實際上,據了解,早在今年3月初,證券監管部門就已經針對海通證券“一海通財”系列産品和國泰君安資産管理公司“君得穩一號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向上海市證監局發了函件,要求對上述兩款産品進行核查。
  去年12月份,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櫃&交易業務規範》,正式啟動海通證券等7家券商的櫃&交易(OTC)業務試點。而就在2013年1月下旬,海通證券率先發行5款OTC産品,這五款産品分別為“一海通財”14天1號、35天1號、91天1號、365天1號人民幣理財産品和海通月月財優先級6月期1號産品。其中,“一海通財”14天1號、35天1號、91天1號、365天1號人民幣理財産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4%、5%、5.2%、7%。由於收益率較高,上述産品在短時間內就被搶購一空。
  不過,“一海通財”産品在産品設計上被業內普遍質疑與銀行理財産品“資金池-資産池”模式類似,將多款理財産品所募集的資金統一到一個資産池中進行投資管理,用成本低的資金投向期限較長、收益更高的資産。當然,其風險也顯而易見:由於資金與資産之間的期限錯配,一旦資金鏈條斷裂,就會發生兌付風險。
  根據證監會頒佈的《證券公司設立子公司試行規定》規定,海通證券已成立全資資産管理子公司,母公司經營範圍應該變更,將資産管理業務經營許可資質全部剝離。而根據規定,證券公司不得經營與其子公司存在利益衝突或競爭關係的同類業務。同時,在沒有外部獨立第三方託管監督下,海通證券如何能確保相關理財産品收益率的真實性,如何確保OTC市場産品客戶利益不受損害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的現證監會主席肖鋼曾&&,“目前銀行發行的以‘資金池’運作的理財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資管業務或成新增長點

  2012年以來,在證券業全行業“放鬆管制”的大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也為正處在A股長期低迷、經紀業務收入持續減少、IPO陷於停滯、投行收入銳減的國內券商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來自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114家證券公司的資管總規模已經驟增至1.89萬億元。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券商資管繼續高歌猛進,呈現井噴狀態。僅前四個月,新成立的産品數量就已經達到了433隻,其中3、4月份的數量更是分別達到了132隻和142隻。上述433隻新産品的總發行份額達到了1175.6億份。
  從一季報披露的情況來看,由於各種限制的放開,資産管理業務已經成為部分券商的收入增長點:宏源證券一季度資産管理實現凈收入0.66億元,同比增長6倍,環比增長64%;廣發證券2012年末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222.54億元,其中集合理財95億元。2013年一季度末集合理財規模119億元,較年初增長25%,實現佣金凈收入0.4億元,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34%。
  自2012年5月份券商創新大會召開以來,證監會先後&&了多項政策,為券商資管業務的發展“松綁”,其中主要包括:全面增加證券公司的代銷産品範圍,使證券公司銷售産品範圍從券商自己的理財産品和基金産品擴大到幾乎所有金融産品;證券(資管)公司可以受託管理保險資金,開展公募基金業務以及開展基金託管業務;同時還顯著擴大了證券資管的投資範圍。監管層放鬆管制,促進券商資管發展的用意可見一斑。
  不過,長城證券研究顯示,券商資管規模去年發展迅速,2012年末規模達到1.89萬億元,但大部分是銀證合作的定向理財産品,管理費極低,甚至免費,不能給券商帶來收入提升,其中可以為券商帶來管理費收入的是集合理財産品,但發展極度緩慢,幾乎被邊緣化,2012年末規模只有1506億元;陽光私募規模也很小,只有592億元。

  行業“游戲規則”亟待&&

  隨着券商資管行業一些不好苗頭的初步顯現,如何加強對於整個行業的監管也成為“放鬆管制”的同時所需要關注的問題。
  2012年以來金融監管的陸續開閘,銀行、信託、基金、證券、保險等金融子行業均已進入資管市場。在資管多元化的同時,混業化趨勢也在日益增強。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薛克鵬認為,在資管多元化的背景下,資管産品“批發轉售”成為常態。資管産品被層層分包,一個項目可能會經過多次“轉售”才會到金融消費者手中。一旦源頭出現風險,就會層層傳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雷薇認為,資管混業化的傾向增加了監管套利的可能性。銀行用理財資金購買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計劃,並通過後者將資金投放到指定項目,以逃避行業調控和信貸規模的約束,已成為公開的秘密。薛克鵬介紹,2012年年末,我國券商資管規模在一個季度內翻倍,達到1.89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資金大量涌入是重要原因。券商只是資金流轉的通道,資金兩端由銀行掌握,金融創新的背後其實存在監管套利的隱憂。
  薛克鵬認為,在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下,各金融子行業歸不同的監管部門管理。伴隨着混業趨勢的不斷加強,確實面臨監管成本較高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需要探索“混業監管”模式。在現階段,考慮到個金融子行業尚未將分內監管做實,行業間也缺乏協調經驗,過快實現“混業監管”極易造成監管權過度集中,産生新的問題。我國應在“分業監管”的框架下探索資管市場的監管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銀行、信託、證券、保險等各個行業的資管業務,規則各異,監管標準也各不相同,極易産生行業間的套利需求,宜從全局高度考慮,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統一資管市場的“游戲規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券商要從為市場提供正能量中收穫利潤 2013-04-24
一券商IPO抽查被抓“現行” 2013-04-23
券商繳納保護基金比例不該下調 2013-04-22
政策減負 券商繳納保護基金比例降逾40% 2013-04-20
證監會:下調券商繳納保護基金比例 2013-04-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