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機構高息攬客産品風險超信託
專家建議少碰
2013-04-15   作者:劉偉 李芊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購房投資者手中動輒數以百萬元計的資金,早就令P2P理財機構垂涎三尺,北京房展會成為他們推銷P2P理財計劃絕佳平台。
  昨日是北京春季房展會最後一天,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了幾家陌生投資理財機構的身影,安信普華、友眾信業便是其中兩家,這兩家公司平時在投資理財市場並不為大家熟知。
  P2P信貸理財,即個人對個人的信貸理財模式,就是手中有閒錢的個人,通過中介機構牽線將資金貸給其他需要錢的人,並獲得相應的貸款利息,中介機構僅收取賬戶管理費和服務費等。這種模式起源於歐美國家,2006年由宜信公司最先在國內推行。
  安信普華給全款購房的意向者量身定制了這樣一款産品:若購房者手中有300萬元現金並欲全款買房,理財師建議購房者將300萬元現金分成兩份,150萬元用於付首付從銀行貸款購房,另外150萬元用於購買相關P2P理財計劃,由於這款P2P理財計劃按月支付本息,而且折算的年化收益率要高於銀行房貸利率,這樣一來,購買這款産品的購房者不僅不耽誤購房計劃,而且他每月從P2P理財計劃中收到的本息在支付完銀行月供後,還能賺取一筆利息差。
  友眾信業的工作人員更是向前來諮詢的投資者&&,“國五條”之後,房地産市場走勢並不明朗,投資房産風險很大,建議投資者將原來用於購房投資資金轉向投資P2P産品。
  據北京商報記者觀察,這些P2P理財機構所推的相關産品年化收益多數都在10%以上,前來投資諮詢的主要是一些老年投資者。
  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P2P理財固然可以成為房産投資替代品,但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風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投資者無法了解貸款方的足夠信息,無從判斷風險;二是P2P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存疑,他們對借款人及抵押物的風險評估很難有像銀行一樣的專業水準;三是一旦出了風險怎麼辦?P2P中介機構資産規模普遍較小,很難做到像信託一樣的剛性兌付,一旦風險爆發,後果難以預料”。分析人士如是&&,由於很多P2P産品年化收益都超過12%,高於信託平均水平,高收益誘惑下,這類産品的投資風險要高於信託。
  “剛剛發生的眾貸網上線一月即倒閉的事件,更是敲響了P2P理財模式的風險警鐘。投資者在選擇這種理財産品時,一定要考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適合將大額資金用於投資這種高風險産品。”該分析人士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保産品再現高息攬客陷阱 2010-07-28
需求疲軟 企業債高息攬客 2009-11-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