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元和人民幣,美國的態度截然相反。
儘管人民幣對美元在過去8年中持續升值,美國仍然一再施加壓力,稱中國操縱匯率。與此相反,從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11日,日元對美元快速貶值了22.4%,美國卻放任自流。雖然近期美國財政部也做了一點警告姿態,但美國真要壓迫日本取消日元貶值的政策並不是難事。
面對日本匯率操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確鑿證據,美國不但沒有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兩國反而在4月12日宣布達成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的預備磋商。TPP的本質就是美國為了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而建立的一個排斥中國的進口替代的體系。這一體系將從根本上瓦解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崛起的動力源——世界工廠,破壞“中國製造”生存能力,進而摧毀中國模式的神話。
除了TPP外,美國還在推動國內的再工業化;其新軍事戰略已經將中國作為首要對手;在地緣政治上構建圍繞中國的包圍圈,刺激和助燃地區緊張局勢。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於日元貶值的寬容,耐人尋味。如果按照一般的經濟競爭的邏輯,日本和美國在中高端製造業中有一定的重合度,日元如此快速貶值,會對美國再工業化造成一定的干擾和衝擊。但美國此次一忍再忍,特別是在經濟復蘇關鍵而脆弱的時刻,只能解釋為美國有更大的賬要算。最起碼在經濟上“一石三鳥”:
第一,放縱日元貶值以衝擊歐元。儘管與美國製造業有一定的重合度,但是日本與歐洲製造業的重合度更高。目前,由於歐元處於債務危機的動蕩之中,不敢輕易貶值。歐元不敢貶值,而日元大貶,必然侵蝕歐洲製造業和經濟,日益蠶食歐元的基礎。
第二,放縱日元貶值衝擊中國製造。中國製造與日本製造的重合度也很高,特別是在汽車和家電等領域,以前因為日企成本較高,如今日元對人民幣貶值了25%以上,使得日本製造無論從質量還是價格上都對中國製造形成有力競爭。
第三,放縱日元貶值,推動日資大規模外流,主要流向東南亞等國,成為那裏中低端製造業主要的投資來源。由於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已經比中國便宜了約1/3,加上日本資本的大規模投資、産業集群進一步建立、TPP內極低的出口美國的關稅等,將對中低端中國製造形成有力的替代。
不僅如此,從地緣政治上,日美也將收益頗豐,由於以日資為主的外資大規模投資東南亞,東南亞各國與中國製造成為越來越直接的競爭對手,東南亞國家將被更緊密納入美日的經濟體系,進而在地緣政治上被美日更緊密地捆綁,成為美日遏制中國的橋頭堡。
中國決策者和投資者需要深刻洞察日元戰略性貶值背後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