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私人銀行業務 股份制商行圈地抗禮五大行
2013-04-10   作者:陳俊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隨着2012年上市銀行年報披露漸入尾聲,位於個人金融業務金字塔尖的私人銀行也漸露“冰山一角”。
  截至4月9日,在已公布年報的14家上市銀行中,有10家上市銀行披露了私人銀行業務相關情況。數據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仍是私人銀行的主角,民生、招商、浦發等股份制銀行則與之分庭抗禮。

  平均管理4000億元

  “五大行”仍唱主角

  根據上市銀行年報披露私人銀行業務數據顯示,去年“五大行”私人銀行業業務客戶數和管理資産數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在私人銀行客戶數量上,除交行和建行未公布相關數據外,工、農、中三家國有行私人銀行客戶總量突破10萬戶,各家平均管理資産4000億元,均佔據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主導地位。
  而在其中,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位居第一。報告期內,該行私人銀行客戶突破4萬人,管理金融資産超過4500億元,中高端客戶規模比上年末增長超過9%,已累計在國內設立21傢俬人銀行。
  緊隨其後的是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去年末共有私人銀行客戶3.5萬戶,管理資産3960億元和19傢俬人銀行部。工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也突破2.6萬戶,管理資産4732億元,累計設立26傢俬人銀行中心。
  此外,建設銀行去年私人銀行客戶增長18.82%,私人銀行客戶金融資産總量增長30.19%,去年新建私人銀行、財富管理中心66家,累計311家。交通銀行去年私人銀行客戶數也較年初增長26.52%。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行”在立足國內私人銀行主導地位的同時,也將私人銀行的觸角延伸至海外市場。例如去年工商銀行在巴黎組建了歐洲私人銀行中心,中國銀行去年在新加坡建成東南亞財富管理區域&&,並在悉尼、曼谷、倫敦分別建成財富管理中心。

  民生私行客戶“翻番”

  “股份行”分庭抗禮

  與私人銀行業務上處於主導地位的“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銀行在私人銀行建設方面也絲毫不示弱。上市銀行年報顯示,多家股份制銀行去年私人銀行業務勁增,甚至“翻番”,正呈現出一種與“五大行”分庭抗禮的態勢。
  去年私人銀行的“黑馬”當屬民生銀行,其在去年全面啟動“財富成長風暴”後,截至2012年年末,該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量達到9389戶,比上年末增長101.91%,管理金融資産也大增87.38%,達到1281.7億元。
  此外,浦發銀行去年私人銀行客戶數突破6000戶,管理金融資産總量突破1000億元,增幅均超過53%,並成立8傢俬人銀行分部。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數為19518戶,較年初增長18.34%,管理的私人銀行客戶總資産為4342億元,較年初增長17.38%,並在佛山、大連等城市新設6傢俬人銀行中心。
  不過,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卻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標準客戶1.17萬戶,管理總資産餘額1053.53億元人民幣,而去年私人銀行的客戶為2.3萬戶。
  “藍海”變“紅海” 各銀行探尋差異化定位
  隨着各家銀行紛紛介入私人銀行業務,這一市場已不再是昔日的“藍海”,隨着同質化競爭的加劇特別是泛資産管理行業的崛起,各家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客戶定位,尋求差異化競爭策略。
  以私人銀行的資産門檻看,以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五大行”多定位於800萬元以上高凈值客戶。而招商銀行則將門檻提至“日均總資産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戶”,而中信銀行則針對日均達600萬元以上客戶提供私人銀行服務。
  “隨着銀行業業務經營轉型步伐明顯加快,銀行間同業競爭同質化加劇,特別是在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等業務領域的競爭更是異常激烈。”在農業銀行、平安銀行等上市銀行年報中,均對國內私人銀行市場有如上表述。
  如何在競爭中找到各自的優勢,也成為各家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上發力的着力點。比如中國銀行依託集團國際化優勢,整合全球服務資源,針對超高凈值客戶開展家族理財服務,而招商銀行則推出面向超高端客戶的“家庭工作室”服務,供信託、股權、不動産、境內外投資等家族資産管理的綜合服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農業銀行發布《2013私人銀行財富配置報告》 2013-03-22
廣發銀行推出私人銀行品牌 2013-03-01
私人銀行業務向本土與特色化方向發展 2013-01-29
廣發首傢俬人銀行艱難出世 2013-01-22
銀行代銷PE遭叫停 私人銀行期待禁售豁免 2013-01-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