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下行難抑購買熱情
2013-04-03   作者:  來源:浙商網
分享到:
【字號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周,中國銀監局&&的《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13】8號通知)最先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出來:3月28日,A股暴跌64點,整個銀行板塊集體跌幅居前,興業銀行更是直接跌停。
  一週過去了,這個被稱為“8號文件”的新政,正給銀行的投資理財産品市場帶來怎樣的衝擊,又給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影響?

  收益率將下行

  由於“8號文件”中對理財資金的“非標債權”投資比例作了嚴格的規定,一時之間,“非債權資産”成為了網絡熱門詞彙。但因為文件同時也給予長達10個月的寬限期,讓銀行理財業務實現平穩過渡,各大銀行似乎並不急於在短期內&&一個應對之策,對理財産品直接做出調整。
  “理財業務肯定會做出相應調整,但不會那麼快。”一家浙江本土城商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組織專門的團隊對8號文件進行解讀、並商討應對之策,後續理財産品的結構和類型調整是必然的。但管理層都比較謹慎,不可能這麼短時間內&&一個明確的方案。
  不過,上述負責人也強調,無論銀行如何調整業務模式,當高收益的債券、信託類産品被限定規模,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都要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不僅如此,理財産品必須與投資資産一一對應的新規,還會令銀行的資産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金雪軍分析,投資比例的限制會直接導致銀行在發行相關理財産品的時候更加謹慎,下一步推理財産品時會首選安全系數高的領域,也因而導致兩個負面效果:理財産品的整體規模會縮小、收益率也會有所降低。
  隨着銀行陸續落實新政,其推出的理財産品投資模式上又會有怎樣的變化?普益財富的方瑞分析,一旦銀行放棄“資金池”運作模式,轉而回到傳統的一對一産品,勢必會導致各類産品風險和收益的分化,其中由於一些融資類項目投資期限在一年以上,可以預見這類産品將會拉長理財産品的投資期限。

  投資者熱情不減

  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下降的預期,最終會在投資市場發生怎樣的“蝴蝶效應”?這是上周銀行投資者集體殺跌的最大動因。
  這邊是新政可能帶給銀行理財業務的衝擊,那邊卻是3月27日上交所同期公布的鼓勵資産支持證券轉讓行為,促進資産證券化業務的發展,利好券商。更有分析人士判斷,隨着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的下行,加上股市的價值低估效應明顯,“8號文件”有望吸引一部分資金從銀行資金池轉移進入股市,為股市帶來賺錢效應。
  但現實情況似乎並非這麼簡單。“理論上所謂的資金"蹺蹺板"效應是成立的,但現實未必如此。”中信金通首席證券分析師錢向勁告訴記者,現實中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的購買群體多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而股市投資卻是一項高風險投資,投資群體完全差異化。銀行的理財産品即使收益率有所下降,只要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這批資金還是會有購買熱情。
  而記者調查的情況也恰與錢向勁的觀點不謀而合:在銀行業嚴肅以對、商討對策的同時,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似乎並未因此被“澆滅”。
  最近,杭州程女士到網上欲續約5萬元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卻意外地發現這類理財産品出奇地緊俏,連續選了幾款都發現已經額滿、買不進去,好不容易才搶購進一款期限為38天、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4.1%的理財産品。
  在工商銀行杭州慶春路支行,記者看到“今日推薦”榜單上,一款收益率為3.75%、投資期限為37天的理財産品挂着“售罄”的標誌。該行行長趙萍萍介紹,這段時間,這種保本理財的産品依然走俏,“8號文件”並未給投資者的投資傾向性帶來明顯改變。她介紹,事實上,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已經在微調、呈下行趨勢,去年理財産品動輒年化收益率高達5%以上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今年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甚至更低,但在沒有更安全投資渠道可供選擇的情況下,這些理財産品還是會有一批固定的投資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挂鉤股票銀行理財産品捲土重來 2013-04-01
銀行理財新規將推進金融産品創新 2013-04-01
銀監會整治銀行理財誤傷股市 2013-03-29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3-03-22] 2013-03-22
銀行理財品管理費成了一筆糊塗賬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