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拍賣行,許多人馬上會聯想到富麗堂皇、座無虛席的會場。一件件流光溢彩、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輪番上陣,&上拍賣師手握一把小小的拍賣槌,台下無數競拍者紛紛舉牌出價,一派熱鬧的大場面。於是,拍賣行這個詞對老百姓而言往往帶着不少神秘感。
而隨着近年來國內外藝術品市場的不斷發展和繁榮,藝術品拍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和關注。只要是手握一些資金,想要投身藝術品投資及收藏領域的人,往往都會很快接觸到拍賣行。另外,拍賣行的業務也在不斷地拓寬和完善,包括一些二手車、不動産、土地等委託拍賣及交易,拍賣行在市場中也實可謂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過,拍賣行業(特別是藝術品拍賣)的飛速發展也使得行業內産生了這樣那樣的亂象和弊病。相比國外數百年的拍賣業發展歷程,國內的拍賣業正處在大小拍賣行林立、拍賣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法律及行規亟待完善的重要時期。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進入市場的新投資者總是會有拍賣行“水很深”的印象,各式各樣的規章制度,動輒成百上千萬元的成交價格卻不由拍賣行負責其拍品的真偽,着實讓人感到舉步維艱。
那麼,拍賣行究竟有哪些秘密不會讓我們輕易知曉?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呢?
藝術品真假難辨
藝術品拍賣是拍賣行業的“大頭”,拍品本身價值較高、成交額巨大是藝術品拍賣的主要特點。然而,正因為涉及了藝術品的買賣,導致藝術市場的各種亂象,不確定性、高風險及贗品氾濫問題都直接影響到了拍賣行,而將拍賣行這一理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頂到了風口浪尖。
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有“漢代玉凳”假拍事件,高達2.2億元天價的“最貴玉器”很快遭到多方質疑,最終被確定為高倣品。而除此之外,拍場&前幕後的暗中操作和知假拍假、虛假成交等等問題都層出不窮,許多看似可靠的成交記錄實則都充滿了水分。
更可怕的是,由於藝術品領域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都“昧着良心”説話,甚至於一些藝術品的作者本人、作者親屬作出的鑒定有時都難以讓人信服,這使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真偽問題空前嚴重。同時,靠着相關法規所涉及的“不保真”條例,拍賣行對於自己所經手並拍出的拍品幾乎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及風險,這無疑加劇了買家對拍賣行的不信任感。
大小拍賣行參差不齊
就是在這樣鑒定及誠信缺失、政策及行規不夠完善的現狀下,迅速活躍的市場滋長了更多的不正之風,不少小拍賣行甚至完全不顧自身及行業的形象,全是一派“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做法。
除了騙取大量圖錄費的“撈一筆是一筆”的做法之外,拍賣行與收藏者簽訂的拍賣合同有時候也千奇百怪,充滿霸王條款。極高的流拍率、實際沒成交卻説拍了天價、賣家自賣自拍等等各種炒作、套利、忽悠人的現象層出不窮。更為讓人吃驚的是,還有些小拍賣行專門做“知假拍假”的買賣,往往就是“騙到一個賺一個”。
更有甚者,拍賣行還有通過在拍場當中安排專門負責抬價的“託兒”、與各種利益集團幕後交易和暗箱操作等等行為,都讓整個拍賣行給人一種亂象叢生的印象。而無法否認的是,大大小小的拍賣行在誠信度、專業性和服務質量方面都存在着參差不齊的現象,不少參與者因為對拍賣行業認識不足,從而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各項體系待完善
另外,除了利用各種現有漏洞而進行的惡意欺騙、違規操作等行為之外,拍賣行業整體發展及體系建設過程中也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單單是藝術品拍賣,整體拍賣業務在前後流程、善後處理、業務拓展上都存有諸多問題,包括私人洽購、第三方擔保、拍品的安保及倉儲、保險理賠等等多方面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客觀上也造成了參與者“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的情況出現,嚴重的就會損害相關各方利益,産生不必要的損失。
而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説,等待拍賣行業風氣轉變、相關制度完善自然是需要的。但進一步的,則更應該積極面對這些行業內的“秘密”,通過不斷了解和認識弄清其中的玄機所在,以達到規避相應風險、玩轉拍賣的目的。而隨着未來拍賣行大整合趨勢的推進和對國外拍賣行成功經驗的借鑒,如今的一些“秘密”很快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10個秘密
秘密1:高價成交有水分如今拍賣市場經常能爆出一些天價拍品,這些拍品真的那麼價值連城嗎?這背後是否有什麼水分和貓膩呢?其實,不少高價成交的拍品並不可信,其價格也有着“人為造市”之嫌。
秘密2:專家鑒定不足信由於藝術品及拍賣行業整體高速發展帶來的一些亂象,加上藝術品鑒定本身的不確定性和特殊性,使得所謂的專家鑒定、專業認證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出錯或作假。所以,切忌盲目聽信某個專家的“一面之詞”。
秘密3:警惕“洗白”的藝術品由於藝術品市場造假成風,甚至産生了完整的藝術品造假及“洗白”一條龍鏈條。通過較為專業的造假,然後一步步進行多重包裝和推廣,並靠着多次拍賣成交記錄來給作品一個“可靠”的證明。面對這樣的高級贗品,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
秘密4:拍到假貨難維權長期以來,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一直有着“拍賣不保真”的“霸王行規”,拍賣行對成交商品的真偽概不負責,消費者在拍到假貨之後往往很難維權,只能自認倒楣。由此長期以來,這一行業“潛規則”也受到了社會各方的詬病。
秘密5:小拍賣行亂象多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許多快速成立的小公司往往目標明確:在短期內“大撈一筆”,做一錘子買賣。這類公司一般通過收取大量圖錄費、高昂佣金以及知假拍假等手段,蒙蔽經驗不足的藝術品買家和藝術品賣家。
秘密6:拍場“託兒”要提防“託兒”本是北方方言,指市場買賣過程中,與賣家串通合謀在旁誘導買家上當的人。在拍賣領域,也時常能見到“託兒”的身影,需要引起投資者格外注意,千萬不要在不知不覺中上當受騙。
秘密7:私下交易有風險私人洽購這樣的私下交易業務在國內拍賣行也開始出現。然而,由於市場環境的不成熟,相比公開拍賣,私下交易圈子小、魚龍混雜,有資金但不懂行的人被帶到這一私密交易環境下,被忽悠的幾率更高。
秘密8:第三方擔保藏玄機第三方擔保、不可撤回競價這一類的服務推出,表面上是促進買方、賣方、拍賣方、第三方的四方共贏局面,促進了整體的拍賣交易。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不透明性和信息的不對等,也可能會埋下第三方與拍賣行互通、暗箱操作等隱患。
秘密9:委託拍賣須當心每個消費者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種希望“佔便宜”的消費心理,在拍賣領域,也存在這麼一種常能淘到便宜貨的拍賣形式司法委託拍賣。然而,容易讓人佔便宜的地方,往往也暗藏着諸多“潛規則”。
秘密10:拍賣保險理賠難由於藝術品市場整個的保險、倉儲等方面都處在起步階段,在拍賣行保管藏品期間,難免在運輸、存儲、安保方面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拍賣行在投保和對買賣雙方的損失賠償上往往都無法落實,造成難以解決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