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上市銀行的年報最近相繼出爐,根據已經公布的中、農、工、建的年報,截至2012年末,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産品餘額為30534億元。而根據各家銀行高管披露的信息,已被監管層“叫停”的資金池産品均在被清理的過程中。
四大行理財産品餘額約3萬億
根據四大行的年報數據,截至去年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餘額為30534億元。中金報告的數據稱,截至2012年末,行業理財産品餘額約為7.1萬億元。如此算來,四大行在其中貢獻了將近一半的份額。
在四大行中,工商銀行理財産品餘額居於首位。據工行行長楊凱生介紹,去年工行理財産品餘額突破1萬億,達到了10050億元。去年全年理財産品發行額也突破了68850億元。工行稱,該行代理及個人理財業務在可比同業市場份額中,佔了39.2%;對公理財業務佔37.1%。
建行數據顯示,該行2012年自主發行理財産品5548期,發行額54460.69億元;年末餘額8823.99億元,其中保本型理財産品餘額3576.82億元。
據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介紹,中國銀行理財産品,到去年末表內理財産品餘額是1579億,已經比年初壓了將近4000億,今年依然在適度壓縮;而表外理財餘額是5427億,比年初增加了3000多億。“總量上來看,中國銀行表內理財原來在同業裏是最多的,現在已經大大減少,表外理財原來並不多,現在正在逐步提升。”王永利説。
農行數據顯示,2012年,該行共發行個人理財産品36557.94億元,對公理財14011.57億元。
監管揮拳 四大行“不懼”
就在3月25日,銀監會最新發布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産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所謂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産,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産、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中金髮布的報告將其解讀為“各類繞規模的信貸資産”,並指出,據其與業內人士溝通,估計實際存量非標債權應該不超過2萬億。
銀監會發布《通知》被市場解讀為監管層為規範銀行理財“資金池”産品而揮出的一記重拳。楊凱生指出,工商銀行的理財産品餘額和新發行的理財産品裏面均沒有資金池業務操作的産品。“資金池理財産品有幾個特點:第一,它是把不同的理財産品募集的資金進行混合投資,投資於不同的標的;第二,它是把不同的投資標的所産生的收益用來墊付其他到期的、應該兌付的理財産品。資金池理財産品完全是混在一起操作的,甚至直接把理財産品募集的資金納入到資産負債表,充當銀行存款,或者直接用這些資金髮放銀行貸款。我們歷來反對這種做法,目前資金池餘額為零。”楊凱生説。
楊凱生指出,資金池的操作方式違背了理財産品本質的要求,這種混合把不同的投資者之間的收益和風險隨意轉嫁,也把理財業務的收益和風險隨意在銀行和投資者之間隨意轉移,取締這種做法是完全應該的。
而中行方面也&&,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出來以後,中行一直在認真對照檢查,除了原來已經做的、還沒有到期的資金池産品外,新的業務都已經停止。而對於一些存續期內的還沒有到期的産品,也在加強管理。
農行則稱,該行表外理財産品資金已全部託管,每個資産組合單獨核算。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指出,一旦銀行理財産品放棄“資金池”運作模式,轉而回到傳統的一對一産品,勢必會導致各類産品風險和收益的分化。以債券為投資對象的産品風險和收益將較低,以融資類項目為投資對象的産品風險和收益將較高。
審慎對待理財産品風險
據統計,非保本理財産品在2012年下半年佔據了銀行理財市場的半壁江山。據普益財富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發行的理財産品以非保本為主,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佔比上升,市場佔比達約64%,而固定收益類産品份額持續下滑。
不過,從披露的情況看,四大行各自的産品結構也不一樣。2012年,農行發行的理財産品中非保本型佔比60%。而在建行的自營理財産品中,銀行同業間合作、風險度低的保本型理財産品佔到六成,理財産品低風險基礎資産佔比上升到31.2個百分點。
銀監會要求對非保本理財産品進行資本計提,而很多銀行在2012年下半年也開始對這類産品進行計提撥備。
“2012年度,建行理財和表外業務風險可控。截至去年底,建行自營理財産品到目前都按預期收益兌付,沒有一個産品出現大的風險。此外,建行還主動為理財産品提計12.34億元準備金。”建行行長張建國指出。建行副行長趙歡&&,“雖説理財産品風險買者自負,但銀行也有聲譽風險,我們根據審慎原則計提了準備金,今年會根據基礎資産風險變化來判斷是否增減準備金率提取。”
與此同時,張建國還透露,建行已對理財産品的合作機構進行了審查,並在內部對資産池進行了全面梳理。今年,建行會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整體把握能力來確定理財産品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