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起訴北大要求歸還文物
若勝訴將拍賣
2013-03-28   作者:張中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字號

    國學大師季羨林身後遺産風波仍未終結。27日上午,其子季承舉行“季羨林存放文物返還案記者通氣會”,通報起訴北京大學一事的最新進展。
  此事件起因為:2001年7月6日,季羨林與北京大學簽訂捐贈協議,分批捐贈自己所藏文物。季承方面&&,季羨林後來否定了這次捐贈。自父親去世後,他就一直與北大協商,試圖讓對方返還季羨林的藏品,在協商3年未果的情況下最終付諸法律。
  季承交納54萬訴訟費 完成手續正式立案
  據季承及其律師卞宜民介紹,當天下午他們將交納54萬1800元的訴訟費用,正式立案。此前媒體曾報道已經立案,為何今天又出現一次立案?
  卞宜民解釋説,鋻於訴訟費額度很大,法院曾建議可以申請緩交訴訟費。不過後來又讓交費,於是才拖到今天。當天17時許,記者致電卞宜民,他答覆説已經交費,完成了所有需要的手續,正式立案。
  在法律上正式立案的標準是什麼?北京中淇律師事務所律師萬方亮介紹説,要以交納訴訟費為標準,法院之後會開具專用發票。案件也將由立案庭轉到審判庭,分到審理法官手上。

  訴訟標的:要求北大歸還文物649件

  季承當天&&,此次訴訟標的是:要求季羨林文物保管人北京大學原物歸還替季羨林先生保存的文物577件+38類(72件)=649件。
  記者發現,在此前的報道中,季承方面要求返還的文物數字為577件。在其提供的“民事起訴狀”打印件中,“訴訟請求”一項也註明為文物字畫共577件。
  為何又多出38類(72件)?季承解釋説,2009年1月13日,北京大學兩位書記去醫院當面向季羨林報告時説:“對保存文物進行了逐件清點造冊、照相、錄像,總數577件,古畫207件,沒有一件流失”。季羨林先生當時還問起蘇軾的《御書頌》以及八大山人等書畫,北大方面&&都在。
  2009年3月23到26日,北大在清點季羨林生前藍旗營住處時,發現李玉潔盜出的文物38類72件。校方以文物安全為藉口,將其全部取走,保存在北大圖書館。這其中就有蘇東坡的《御書頌》。
  季承&&,北大方面拒不歸還暫為保存的38類文物,後來還稱這批文物是包括在577件之中。他據此分析,北大要麼就是丟失了這72件文物,要麼就是謊報了實情。按照對方的説法,577件都在,後來又取走72件,那麼總數就是649件。
  存放在北大的這批文物到底包括什麼?季承&&,其中有元青花的碗,書畫方麵包括八大山人、吳昌碩、董其昌、唐伯虎、仇英等人的作品。

  強調北大與季羨林簽訂的捐贈協議不合法

  季承説,父親當年與北京大學簽訂的那份協議沒有分割夫妻財産,是不合法、無效的。並且在該協議中還有一條規定“交接清單一式兩份,贈與人與受贈與人簽字後生效,並作為本贈與協議的組成部分”。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既無清單,也沒有簽字,所以協議根本沒有生效。北京大學堅持説協議合法有效,是站不住腳的。
  季承還&&,因為發生過文物流失的事件,父親感覺文物放在北大保管很混亂,起了疑心,準備要回來。季羨林曾在2008年12月5日書面寫道:“原來保存在北大圖書館的一切書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從來沒説過全部捐贈”。2009年4月16日,他又對北大兩書記説:“書籍文物是交北大圖書館保管,産權問題暫不涉及,由季承和北大商談”。此外還有其他證據可以表明,父親否定了這次捐贈,並給了自己全權委託書。
  季承説,北京大學實際上也用行動否定了捐贈協議。他們和季羨林見面後就開始歸還一些藏書等物品。藍旗營的房子也歸還了,就是不還這577件文物,“我理解,他們覺得這些比較貴重”。

  若勝訴將拍賣文物 回應“貪財”質疑稱為尋求公正

  在季承方面提供的2012年8月2日“民事訴訟狀”上,被告北京大學的校長一欄仍是“周其鳳”。記者提到北大校長易人,季承&&此前已通知王恩哥希望他來,但校方並未回復。
  當天還有記者問,為何原告一欄只有季承一人,而沒有其外甥。季承&&,自己是父親的書囑繼承人,受父親全權委託。至於勝訴之後與外甥如何分割財産,那是另外一回事。
  季承此前曾多次&&,如果勝訴,將把這筆錢用來設立“季羨林獎金”。當天他再次重申這一觀點,並&&該基金的數額為一億元,擬請北大以及其他有關單位參與運作。但這筆錢,肯定還是要通過拍賣文物得來,“東西放在倉庫裏,對社會也沒有什麼好處。獎勵大家出成果,比保存幾件文物要好。”
  2011年,季承曾將父親的部分藏書拍賣,成交額為1620萬元。當被問及這筆錢的去處,他&&一半分給了自己的外甥。而且因為自己得到藍旗營的房子,所以又給了外甥200萬元作為補償。到現在,這筆錢還沒有動,以備將來設立“季羨林獎金”的不時之需。
  近年來,有關名人之後爭奪遺産的消息屢見報端。但季承方面認為,本案與一般的遺産糾紛案不同,因為季羨林父子有整整八個月時間,共同向存物保管人協商原物返還,並且得到了認可和部分返還。
  對於一些“大師之後貪財爭産”的質疑聲音,季承坦言,自己起訴,當然是為了要回東西,但不是為了佔有和享受,而是為了事情得到公正處理。在7年討還未果後,除了上訴,已經沒有別的辦法。

  家鄉宣傳部官員到場助陣

  來自季羨林家鄉的山東臨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季孟祥,當天也出現在現場。據他介紹,臨清市對季老非常尊重,在他去世後建起6000多平米的紀念館,經過招投標,請人專門設計的。館內展覽有季羨林生前用過的一批實物,包括他初中到博士的證書等。還有一批他收藏的書籍,但沒有字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國家文物局官員:文保人才不足 2013-03-13
河南啟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 2013-03-01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四年首降 2013-02-18
寺廟"變身"高檔會所 文物"保"與"建"如何劃界? 2013-02-05
文物保護何以困難重重? 2013-02-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