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農行再現理財飛單 客戶500萬或打水漂
2013-03-27   作者:徐維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目前,鄧先生已經向深圳銀監局投訴。深圳銀監局相關人士向記者&&,目前銀監局已經受理並展開調查,將在2個月內將調查結果通報鄧先生。
    去年上海爆發的某銀行“飛單”風波在引發一時轟動後逐漸平息,卻在深圳上演“續集”。農業銀行一支行副行長被客戶投訴私賣與上海某銀行飛單事件同一款産品,500萬元或血本無歸。事發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火速開除了這名副行長。

  “拼單”購買500萬産品

  深圳市民鄧先生是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的一名長期客戶,因此很早就與投訴的副行長楊巧斌相識。鄧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深圳葵衝開工廠做生意,2007年就認識了時任農行葵衝支行理財經理的楊巧彬,並在其推薦下多次購買理財産品。2011年,楊巧斌調到坑梓支行擔任副行長,與鄧先生等原來的一些老客戶&&,希望他們幫忙把部分資金撥到新的支行,並承諾會給予更高的回報率。在其動員下,鄧先生專門到坑梓支行開戶,並購買了部分理財産品。
  鄧先生回憶,去年1月中旬楊巧斌向他打來電話,推介一款收益不錯的理財産品,並強調“保本保利”。楊巧斌告訴鄧先生,因為自己以前推薦的幾款基金産品都出現了虧損也有些不好意思,因此特地向他推薦保本的安全産品。“我們是長期合作的關係,一直以來對他都很信任,而且他已經是副行長,因此沒有絲毫的懷疑。”鄧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當時簽訂的協議書,&&協議書的內容也都是楊巧斌幫助填寫,而自己只是在最後簽了字。鄧先生認購了500萬元的金額,隨後楊巧斌帶他到網點櫃&,向“北京中鼎迅捷投資中心”轉了500萬元。

  記者發現,這款産品與去年上海某銀行飛單風波中的産品屬於同一款。根據協議內容,認購金額在50萬至100萬元之間的年化收益率為11%,而300萬以上則為13%。對於如此之高的收益率,鄧先生承認自己當時也有些忐忑,為此特地向楊巧斌詢問,而楊巧斌解釋説,普通理財産品的投入少收益也低,而這款産品只有VIP客戶才能優先購買,所以才會有高收益。一個星期後,楊巧斌再次打電話通知他正版擔保函已經從北京寄來,鄧先生前去領取時楊巧斌強調,這款産品籌集的資金用於投資河南的實體項目,擔保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具有一定的實力,不會有什麼問題。

  鄧先生告訴記者,實際上他購買的這款産品屬於“拼單”,其中有400萬元是他自己出資,而剩餘的100萬元來自另一個朋友,而這100萬元也是由十餘人合資。鄧先生事後回想,整個過程中楊巧斌絲毫沒有提及這款産品根本就不是經由農行系統銷售的理財産品,而是他個人的私售。“如果我知道實情,無論如何也不會購買的。”

  沒有等到任何解決方案

  由於該産品的期限為一年,此後鄧先生也沒有過多留意。直到去年12月31日,楊巧斌打電話&&有事情要“進行匯報”。當天晚上楊巧斌帶了一名律師與他見面,透露這款産品有可能“出事”了,還特意找了派出所和律師諮詢自己會承擔什麼責任。儘管楊巧斌&&會繼續跟蹤,並幫忙追回本金,但鄧先生感覺有很大的問題,回家後馬上查詢,這才發現上海某銀行的同一款産品風波早已爆發多時。
  隨後鄧先生&&上了北京、天津等地購買了同樣産品的投資者,並於今年1月初集體來到北京,前往中發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追討,但擔保公司多日沒有人出面。鄧先生等人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在警方的幫助下這批投資者與擔保公司負責人見了面。中發擔保負責人稱,鄧先生是在銀行購買産品,應找銀行討要。
  2月初鄧先生回到深圳,與楊巧斌所屬的農業銀行深圳東部支行溝通,行長回復稱他們此前已經展開了內部調查,證實的確是楊巧斌的行為,但還需進一步調查。2月下旬鄧先生來到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相關負責人對鄧先生&&同情,但&&這是楊巧斌的私人行為。3月4日鄧先生再次來到農行深圳分行,法務部人員建議鄧先生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無奈之下,鄧先生3月13日再次前往北京與擔保公司溝通,但擔保公司明確&&拒絕給予任何償付,&&公司目前已經沒有資産,僅剩下電腦、桌椅等設備,鄧先生願意拿就自己拿走作抵。昨日記者&&鄧先生,他已經是第三次前往北京,但擔保公司已關門多時,沒有任何人出面。
  時至今日,鄧先生沒有等到任何解決方案。2月17日坑梓支行一位陳姓行長向他發來短信&&,楊巧斌副行長“因故不在坑梓支行上班”,以後由他負責對接服務。記者向農行深圳分行了解到,目前農行已經開除了楊巧斌,楊巧斌也離開了農行,“手續還在走流程”。農行建議其通過司法渠道解決。
  記者查閱鄧先生出具的材料證據,僅有一份《北京中鼎迅捷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入夥協議書》以及由中發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開具的保函,並沒有農業銀行的授權書。目前,鄧先生已經向深圳銀監局投訴。深圳銀監局相關人士向記者&&,目前銀監局已經受理並展開調查,將在2個月內將調查結果通報鄧先生。

  銀監會通知銀行全面排查代銷業務

  去年12月,銀行業員工私售“飛單”造成糾紛的首個案例曝光後,銀監會旋即下發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業務風險排查的通知》,再次將事件的查處力度升級,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排查代理銷售第三方産品的業務,並在15日內完成排查工作形成正式匯總報告。隨後銀監會將進行抽查。

  “飛單”為何屢禁不絕

  銀行員工向客戶私售理財産品,這一“飛單”現象並非個案,此前也曾有客戶遭遇“飛單”提出索賠甚至對簿公堂的案例。業內人士&&,銀行系統內的“飛單”很多都是潛藏的“隱形炸彈”,一旦項目出現問題,“飛單”也將隨之引爆。記者調查發現,理財産品的不透明為客戶經理帶來巨大的操作空間,使得“飛單”的産生成為可能,而飛單銷售的高提成、高收益,則成為理財經理甘願為之鋌而走險的極大誘餌。

  “飛單”並非偶發

  由於鄧先生的舉報投訴,農業銀行深圳坑梓支行副行長楊巧斌成為外界所知的深圳銀行業第一名“飛單”銷售人員。但記者調查發現,楊巧斌銷售的並非僅有中鼎迅捷這一單産品。去年,楊巧斌就曾向他的客戶推薦另一款理財産品,但實際上同樣是“飛單”。
  在鄧先生保留的短信中,記者看到,楊巧斌於去年8月6日向他推薦一種“財富通理財”的産品,期限為一年,“年固定收益”為10%,起點510萬。楊巧斌介紹説,鄧先生存入510萬元,每月可固定派息42500元,而且産品“風險可控”。對於鄧先生隨後的詢問,楊巧斌很快發來短信,再次強調“保本保利”。
  楊巧斌推薦的這款“財富通理財”,記者向其客戶了解到,實際上是深圳中科創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的一款産品,産品名為“中科創財富通”,融資主體為優質成長的中小企業,主要在珠三角地區。在産品説明書中,中科創介紹,産品認購規模以500萬為起點,100萬整數倍遞增,總規模不超過5000萬。産品期限由融資方和資金方自行協商決定,以借款協議為準,産品到期,融資方履行還本付息義務。對於投資人預期收益率,産品説明書&&預期年化收益率12%以上,産品收益來源於融資主體支付的貸款利息。
  對比“中科創財富通”這款産品與鄧先生購買的中鼎迅捷産品,記者發現兩款産品十分相似。記者向中科創以及農業銀行詢問得知,這款産品並未進入農業銀行渠道進行銷售,可見這是楊巧斌運作的另一款“飛單”。由於該産品已經到期,並沒有發生償付危機,因此此前一直沒有被發現,也沒有投資人投訴舉報。

  客戶端:理財産品不透明

  近年來銀行理財産品日益受到投資者青睞,儘管監管部門多次整頓,但理財産品市場仍然並不透明,這也給“飛單”的産生帶來了土壤。鄧先生告訴記者,多年來他對於銀行理財産品根本不了解,每次都是由楊巧斌向他直接推薦,他唯一可以比較的只有收益率,也只能據此來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
  記者登錄多家銀行網站查詢,發現許多銀行的理財産品專區內的産品信息並不全面,許多網點櫃&銷售的産品在網上並不能查詢到。記者隨後以客戶的身份向多家銀行詢問理財産品,多位理財經理均&&,可以當面向記者介紹詳情。一位客戶經理透露,放到網上的主要是表內的保本産品,但很多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包括信託産品等都不可能放到網上。她介紹,這些産品都是直接從分行下來,由客戶經理向有潛在需求和購買力的客戶發送短信,實行先到先得。如果有客戶提前預約,客戶經理會先為其留出相應的份額。
  記者向多位投資人了解到,不同於公募基金可以通過公開渠道查詢相關信息情況,他們購買的銀行理財産品幾乎都是由客戶經理直接推薦,尤其是長期、多次購買的客戶,更是頻繁接到客戶經理的推薦短信、理財信息等。客戶對於理財産品的了解和判斷,只能單向由客戶經理來操作。

  理財經理端:飛單高收益的誘惑

  對於銀行而言,“飛單”無異於毒瘤,直接透支了銀行信譽和客戶信任,為此各家銀行也採取措施加以嚴防。但之所以還有人鋌而走險,是因為“飛單”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
  鄧先生告訴記者,事後他從北京的中發擔保公司了解到,他購買的這款中鼎迅捷産品,楊巧斌銷售第一手單可以提成12個點,僅僅他這一筆500萬元的産品就可以獲得60萬元。相比之下,銷售銀行自有的理財産品提成非常低。一家商業銀行員工透露,他們的提成只有千分之二,而有的國有銀行甚至低至萬分之三。兩者之間的差額高達數百倍。
  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銷售理財産品沒有提成。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一名經理告訴記者,招行對於員工銷售産品並不計提成,只能算作工作業績,但做得好也會有獎勵。對於部分銀行銷售保險、基金、信託産品可以獲得更高的提成獎勵,這名經理&&,目前招行銷售的保險、基金等産品都是屬於招商係內部産品,也同樣沒有任何提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農行為剝離不良資産編造死亡信息 2013-03-25
四川農行助推新型城鎮化提速升級 2013-03-08
農行網點頻現存單變保單 客戶要求全額退保並追責 2013-02-22
農行完成運營服務“三大集中” 2013-01-11
農行辦理首單“EMC融資”業務 2013-01-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