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美國視覺特效公司Rhythm&Hues(以下簡稱R&H)申請破産保護引起了很多人的疑問。 先看看一些讓人驚嘆的背景:R&H製作的《少年派》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同樣的獎項這家公司之前拿到過兩次;手頭還有多個訂單,包括了華納兄弟的《300》、《第七子》、20世紀福克斯的《波西?傑克遜2》以及環球的《僵屍警局》;最近幾年特效已經是電影行業必備品,而R&H是全球最頂尖的特效公司之一。 不缺訂單,也不缺獎,行業需求持續增長,又處在行業領先的位置,這種公司通常很難和破産這樣的境遇&&在一起。難道這不應該是一個大賺特賺的公司麼? 視頻特效行業的現實就是這麼有電影效果——《少年派》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超過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但這看起來和R&H沒有太多關係。為什麼會這樣? 成本 特效製作是電影的重要支出之一,但特效公司的利潤率並不高,因為特效製作成本通常都很高。一方面是人力,比如R&H為了《少年派》項目專門成立了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研發部門,其中1/3都是着名的物理和互聯網方面的專家。另一方面來自重復開發——不同電影的效果通常需要特效公司重新開發新的軟體,之前積累的開發資源很難重復利用。 現金流 R&H這次破産保護就是因為環球取消了新電影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的特效合同,而公司已經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和雇傭製作團隊,導致公司沒了現金流。電影製作周期很長,這使得特效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很大,經常因為某一個訂單出現問題而斷掉。 R&H遇到的是行業性問題,最近幾年先後有CafeFX、Digital
Domain等知名的視覺特效公司倒閉或者破産保護。讓人遺憾的是,這些公司的問題不是做不出好産品,而是敗給了成本和現金流這些基礎性的東西。 既然存在成本問題,又有這麼好的産品,特效公司為什麼不提高價格呢?其實提高價格的空間也並不是很大了。視覺特效已經是很多電影中最主要的成本之一,李安最近也公開&&視覺特效價格可以更便宜。 其實視覺特效並不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而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除了極少數頂尖的技術人才(這些人通常不會受雇於固定的公司),其他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大部分的視覺特效都是成百上千的特效師通過電腦手工製作出來的。 這導致了很多新的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比如廣告公司和小型工作室。現在有很多特效公司實際上都在虧本接電影特效訂單,一方面是保持現金流,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電影特效積累名聲和技術,然後去做利潤更豐厚的廣告特效業務。 好萊塢的特效公司一直抱怨亞洲等國家的稅收優惠策略搶走了它們的生意,但現實是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視覺特效公司理所當然要把業務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區。這和稅收關係不大。 在電影的商業鏈條中,最核心的創意和藝術都産生於電影製作方,最核心的部分拿到最大的商業利益是個自然的結果。視覺特效公司只是配角,並無法主導電影産業,在經過了早期技術稀缺帶來的好日子後,大部分視覺特效公司必須找到新的生存方式—盡快地將勞動密集型的部分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如果無法改變游戲規則,配角就只能以適應主角的方式生存,商業就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