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琥珀,許多國人最初的記憶大約都是因為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琥珀》——課文描寫了“很久很久以前”,一隻蜘蛛在捕食蒼蠅的時候,被一滴滴“老松樹的黃色淚珠”包裹。隨着時間的流逝,松脂逐漸變成化石,最後被海邊的一對漁民父子拾到。
故事似乎有些傷感,兩個小生命就這樣瞬間逝去,但從另一方面講,兩個小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永恒。那一滴滴“老松樹的黃色淚珠”將它們的生命凝固,同時也把時間凝固,讓它們穿過時間的隧道來到那對海邊的父子面前。如今,這種“凝固的時光”正在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越來越成為人們鍾愛的首飾和收藏品。
全世界的琥珀熱
事實上,早在千百年前,人們就已經對琥珀這種晶瑩剔透的化石産生了興趣。古代歐洲人常常將琥珀製成護身符攜帶在身邊,認為這樣可以驅邪避惡。那時候琥珀的價格堪比黃金,某些地區更是把琥珀作為流通的貨幣使用。而在中國,除了佛教將琥珀當作七寶之一以外,中醫也很早就認為,琥珀可以散淤止血、鎮靜安神,具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
1993年,在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科學家從琥珀包裹的蚊子血液中提取出恐龍的DNA,然後克隆出遠古時代的恐龍。當然,那只是一個科幻電影,也並非所有的琥珀都包裹有昆蟲。但是隨着這部影片的上映,琥珀卻在美國引發了一股熱潮。琥珀是如此神奇的石頭,人們都以能夠佩戴一塊“可能會製造出恐龍”的琥珀為時尚。
琥珀熱來到中國
如今,琥珀收藏熱也來到了中國,這從每年在波蘭北部海濱城市格但斯克舉辦的琥珀展上便可以看出來。今年,在這個被稱之為“琥珀市場風向標”的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交易展上,中國人的身影隨處可見。來自波蘭琥珀實驗室的負責人之一,維希耶茨卡女士&&,近兩三年來參加琥珀展的中國買家的確越來越多。
來自香港一家珠寶雜誌記者的一番話也從側面證實了中國人購買琥珀的熱潮。他説,在用英文采訪中經常可以聽到波蘭的商家説“MILA”,他開始還以為這是什麼英文的專業用語,最後才知道原來他們説的就是中文的“蜜蠟”。因為這些波蘭琥珀商由於經常同中國人打交道,所以也學會了用漢語説中國人最為喜歡的“蜜蠟”一詞。
睜大眼睛 識別真假琥珀
由於琥珀、蜜蠟的收藏熱度一年高過一年,其價格也是逐年上漲,尤其是蜜蠟産品。見到有利可圖,一些不道德的琥珀生産商開始造假。有些人使用年代較近、硬度不足,但價格很低的柯巴樹脂充當琥珀,另外一些人乾脆用人造樹脂代替。對於這種假琥珀人們當然要完全拒絕。
此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一種壓制琥珀。生産商把小塊的原料經高溫壓制,然後形成大塊琥珀之後再進行進一步的加工。這種壓制琥珀尤其在比較大顆的琥珀珠中比較常見,因為大塊的琥珀原料越來越稀少,而製作琥珀珠的材料損耗也比較大。原則上講,這種製品並非不是天然的琥珀,因此如果只是當作飾品並無大礙,但是琥珀藏家則要睜大眼睛,盡量避免這種産品,尤其是那些價格超低的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