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個人信息銀行員工偷着賣
2013-03-21   作者:李德銀 馬小青  來源:青島全搜索
分享到:
【字號

    央視“315”晚會披露了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員工向他人出售客戶個人信息,導致銀行客戶資金被盜,造成損失3000多萬元的案例。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島城市民的擔憂,自己的個人信息會否被銀行泄漏。記者調查發現,島城部分銀行也存在倒賣客戶信息的行為,多是員工私下個人行為。這種倒賣行為十分隱蔽,需要熟人關係才行,陌生人根本無法獲取。

  反映

  銀行貸款信息遭外泄

  春節前,家住嶗山的王先生向某銀行貸款50萬元,節後貸款到手。但從那開始,王先生就經常接到一些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的電話,問他“有資金需求嗎?”王先生很納悶,這些公司怎麼知道自己需要錢呢?儘管再三追問,這些小貸款公司死活不告訴他如何了解到信息。王先生猜測,信息很可能是貸款的銀行泄漏的,“我最近幾年只到這家銀行貸款過,別的渠道不可能泄漏。”銀行出售客戶資料的行為,讓很多客戶也無奈。王先生説,自己曾就此事問過銀行,被對方一口否認,想維權又沒有證據。
  無獨有偶,從事外貿生意的孫經理在多家銀行開有戶頭,經常會接到一些保險公司的電話,讓他奇怪的是,這些保險推銷人員能準確説出他的名字等信息,並有針對性地向他推銷保險。“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到十幾個電話,有好幾家保險公司。”孫經理對此很無奈,經再三追問,一名推銷人員告知,信息是銀行提供的。

  暗訪

  想買信息必須是熟人

  記者&&想向銀行購買一些客戶資料,小張當即&&不可能,“他們只和關係好的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合作,很多銀行員工都知道這樣做冒風險,不敢賣給陌生人。”小張的這種説法得到了印證。
  記者昨日來到多家銀行營業廳,&&是信貸公司的,可否購買一些銀行客戶資料,無一例外遭到了拒絕。“你是剛來的麼?哪有你這樣買的啊?”在&&一家銀行,大廳一名工作人員“好心”提醒記者,“這種事情見不得光,你這樣大張旗鼓進來,誰敢賣給你啊!”該工作人員暗示記者找找熟人,當記者詢問如何走關係及客戶信息價碼時,該員工突然警惕起來,一再&&自己不清楚,剛才只是説着玩的。

  調查

  客戶信息3元錢一份

  經記者多方&&,曾經在銀保合作第三方呼叫中心工作過的小張向記者揭開了這個行業的內幕。小張透露,保險公司會給每個員工下達任務,每天要給上百個客戶打電話,推銷各種有針對性的理財産品。除了保險公司自己客戶的資料,很多客戶資料都是銀行提供的。
  “我們手裏不少客戶都是大客戶,存款數額很多在10萬元以上,徵信情況也很好。”他告訴記者,一份客戶資料大約3元錢。“買來的客戶信息,我們還可以偷着再次轉賣。”他説,部分員工平時工作時就注意收集這些客戶信息,然後再將這些信息私下出售,“買家多是各種各樣的諮詢公司和銷售公司。”這些客戶資料會根據資金實力等條件按檔出售,存款100萬元以上的客戶資料可賣到30元一份,不少人一次就賣出去數百份,尤其是一些離職員工私自售賣情況更為嚴重。

  舉措

  各銀行嚴查倒賣行為

  島城一家保險公司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很多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存在合作,銀行與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存在個人信息和信用記錄交換的渠道。保險公司從銀行獲取“優質客戶”信息,再電話推銷保險産品。銀行只需給保險公司提供一份優質客戶信息名單,保險公司就在電話後&推銷不同的保險産品,再根據實際銷售結果給銀行“分成”。
  記者採訪獲悉,我市多數銀行都對客戶資料與信用記錄外泄的問題採取了防範措施,並&&了一些內部處罰規定。“一旦出現問題,對銀行的聲譽影響太大了!”島城一家股份制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出現違規行為,板子最終會打到銀行及其負責人頭上。這位負責人也坦承,目前銀行防範個人信息外泄難度確實不小,“銀行內部相當多部門都可以直接獲取客戶個人信用記錄,其中包括辦理貸前調查的客戶經理、貸款審查審批人員、貸後檢查人員等。”
  該負責人説,這也造成一旦發生問題,很難確定銀行內部具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無法認定具體責任。

  [相關鏈結]

  銀行“泄密”最高罰50萬元

  近日,國務院頒佈的《徵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今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根據《條例》,非法獲取信息、採集禁止採集的個人信息、未經同意採集個人信息、違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因過失洩露信息、逾期不刪除個人不良信息、未按規定對異議信息進行核查和處理的,徵信機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將面臨最高50萬元罰款,直接責任人面臨最高10萬元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銀行、保險等徵信機構,除依法公開的個人信息外,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第三方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
  同時,《條例》還首次明確規定,徵信機構禁止採集的個人信息包括:個人收入、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産、納稅數額、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等。

  [相關新聞]

  出售個人信息200多人入獄

  近日,公安部再次部署指揮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23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第三次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集中行動。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026名,破獲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651起,打掉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實施犯罪的團夥263個,查獲被盜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10億條,破獲綁架、敲詐勒索、暴力追債、電信詐騙、非法調查等犯罪案件上萬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北京快遞管理辦法擬定:快遞單個人信息定期銷毀 2013-02-21
銀行出賣個人信息一年可賺上百萬 2013-02-20
保護個人信息要有章可循 2013-01-22
個人信息保護國標2月1日正式實施 將催生百億元市場 2013-01-22
個人信息交易黑色利益鏈揭秘 2012-12-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