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拍賣市場初現斷糧困局
2013-03-20   作者:邱鳴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曾有拍賣行大佬們表態:現在市場不缺貨,缺乏的是信心。用通俗的解釋就是:現在是市場低迷的調整期,應該是藏家更該關注的機會期,因為眾多拍品面臨的是觸底行情。
  進入2013年,藝術品市場又該如何?眾多的判斷是:基本和2012年持平。也有樂觀者認為:市場會穩步趨緩,緩慢回升。無論哪種判斷,都帶有一定的預測味道,但進入蛇年後,藝術品從業者們直觀的感受卻是:徵集日益困難,這也許是藝術品今年年度表現的第一個徵兆。

  不缺錢貨但缺信心

  曾有拍賣行大佬們表態:現在市場不缺貨,缺乏的是信心。用通俗的解釋就是:現在是市場低迷的調整期,應該是藏家更該關注的機會期,因為眾多拍品面臨的是觸底行情。
  果真如此嗎?不妨先回顧一下市場的脈絡:拍賣企業在日益增多,在近十年內新增數量和速度遠超過10年前。而這10年間,市場的變化更是“多級跳”,成交額、成交量、成交率、單件藝術品、藝術家的身價、換手率及各公司的業績等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其如同火箭般的速度足以讓人咋舌。
  統計發現,10年間多數公司的上拍數量都在增加。拍品是越來越多,即便是去年各公司拍品數量、專場數量與幾年前相比,也是成倍勝出,市場怎麼能缺貨呢?
  那麼市場缺錢麼?這是一個會被市場人士否定的問題。宏觀講:國家投資渠道狹窄,眾多用於投資的金錢也許會考慮到投資藝術品;微觀講:市場上的錢本不缺,只不過是過去幾年間基金、信託表現過於搶眼,而掩蓋了個體投資者的風頭。綜合多名業內人士的意見:市場是不差錢的,欠缺的只是信心而已。

  傷害導致持幣觀望

  中國人的收藏傳統難以在短期內發生變化,這是市場人士該有的信心。但是,對於今年個別公司面臨的徵集難問題,有人歸為“市場缺信心”的角度。但是,傳統不改、人氣未降的情況下,是不能輕易認定“信心缺乏”的。不如反思一下市場發生巨變的原因:隨着市場的火熱,市場的各個環節都日益透明,人們知道了什麼叫託兒、什麼叫假拍、什麼叫做局、什麼叫點石成金,什麼叫莊家,什麼叫作價,什麼叫買斷,什麼叫“暫用客戶貨款”……
  這些“什麼”的背後,多數與拍賣中介相關,導致市場出現調整的深層次原因,而非單純的“市場信心”缺乏。準確説,是“感情”因素,市場給予買家、賣家的是傷害或不公正,這是導致“持幣觀望”現象出現的根本。

  高價熟貨無人接盤

  過去頻繁交割的藝術品已經被推到了一個價格高位,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不可能無休止地延續,因為擊鼓者的鼓點已經被熟悉,參與者也需休息,或者有的已經退出。
  藝術品身價攀升的助推手們,不乏一些機構,諸如基金、信託,這些募集來的用於投資的資本,被操盤手們肆意揮霍,換回的是高價的藝術品,隨着封閉期的臨近,更多的藝術品面臨交易,因此市場是不缺貨的,但是缺錢,缺願意參加“擊鼓傳花”游戲者的金錢。
  為何拍賣行猛挖生貨?這是因為熟貨價格高,無人接盤。而藝術基金為了出貨,也只能去募集新的資本,用於對生貨的關注,同時將部分資本用於對老盤的補貼。這一點上,拍賣行與藝術基金是心有靈犀的,因為他們曾共同製造過輝煌。

  市場不健康遇危機

  過去5年間,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規模,是業內人士都無法準確預測到的。我們聽慣、聽膩了一種口號:中國的藝術品怎麼無法與西方媲美?齊白石賣的比畢加索貴,憑什麼不可以?我們已經超過香港了,我們已經與歐美接近或者正在超越他們?
  你憑什麼底氣那麼足?你的自豪感憑什麼這麼強烈。在商言商,藝術品的交易既然以“市場”冠稱,為何還存在諸多無法修補的漏洞,譬如假拍、拍假,對拍品實施“買斷”,與買家簽署“保成交”的委託書等。
  也許有的公司資金鏈將斷,也許有的公司海口難以兌現,也許拍賣行無法收回過去的貨款,也無法支付給賣家。總之,市場傷害了市場參與者的感情,集中爆發的“被傷害情緒”導致一些公司的信任遭遇危機,而無法順暢地完成徵集,這才導致出現徵集難的“困局”,調整期調整的應該是多方面的,“斷糧危機”僅僅是開始,如果不認真修復自身缺陷,買家、賣家與拍賣行間的官司將集中出現,屆時將出現的恐怕是“關門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炒房炒股還是投資藝術品 2013-03-19
中國藝術品投資客轉戰紐約 2013-03-19
文化部今年重點治理藝術品鑒定市場亂象 2013-03-14
2012中國藝術品銷售下滑24% 2013-03-14
3•15藝術品市場:巧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 2013-03-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