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種創新基金産品定期開放債基出爐,短短一年有14隻成立。進入蛇年,定期開放債基發行依然火熱,目前基金市場上已發行5隻定期開放債基。業內人士分析,與普通開放式基金相比,定期開放債基由於採取封閉運作,可通過回購操作、組合杠桿進一步增強投資收益。
定期開放債基收益超10%
2012年平均8%的回報率,使得債券型基金的魅力展露無遺。今年,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關注並投資債基。商報數據中心統計顯示,債基資産凈值在去年年初只有1293.69億元,而截至上周末,債基資産已達2846.52億元,凈增近120%;今年以來市場上共發行了122隻基金(A、B、C分開計算),其中債券型基金佔36隻。據統計,一年以來,有3隻定期開放債基基金産品年化收益超過10%,分別是民生加銀平穩增利A為12.58%、民生加銀平穩增利C為11.87%、富國新天鋒(凈值)11.96%,而國聯安信心增長A以及國聯安信心增長B,年化收益分別達到9.97%和9.77%。
近期,定期開放式債基成為了債基的主流品種。除相繼發行的泰達宏利信用合利、嘉實增強信用及華夏一年定期開放、萬家歲得利、申萬菱信定期開放等數只定期開放債基外,南方基金目前上報了一隻一年定期開放債基産品,工銀瑞信基金則一次上報了兩款定期開放式債基。業內人士告訴商報記者,近來投資人認購定期開放債基非常踴躍,如泰達宏利信用合利發行首日募集額就超過13億元,更引人注意的是,其97%的銷量來自個人客戶。
收益高於銀行理財産品
定期開放式債基為何如此受寵?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劉亦千指出,定期開放債基的特點是每個封閉期結束後進入一個開放期,開放時間不少於一週且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封閉期與開放期間隔運作。這種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保證了基金規模的相對穩定,避免資金涌入攤薄原持有人利益,並且基金經理在封閉期內免受資金申贖壓力,而與其他普通開放式基金相比,定期開放債基由於採取封閉運作可通過回購操作、組合杠桿進一步增強投資收益。“目前取得較高收益的定期開放債基,大多配備企業債、私募債等中高評級信用債券品種,並輔以杠桿操作,使得産品收益遠超其他債券品種。”
天弘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劉佳章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今年債券市場的表現超乎了市場的想象,資金的流動性推動了債市年初的“小牛市”,這使定期開放債基博取了更高的超額收益,從而帶動了整體業績的上升。以去年4月發行的南方金利為例,作為第一隻發行的定期開放式債基,其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了8.05%,同時有6隻定期開放式債基的收益超出5%,而目前一年期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約為3.35%~5%。定期開放式債基的優勢在於,其收益高於銀行理財産品。
風險不大認購門檻不高
近期股市震蕩,可轉債指數也開始步入調整,前期漲勢勇猛的轉債基金近期漲幅亦有所收窄。統計顯示,從去年年底以來,債券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3.24%,但是春節後至上周末,債券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則收窄至0.4%,其中定期開放式債基的業績也受到一定影響。
對此,劉佳章&&,近期由於市場震蕩,債券市場有所調整,短期內定期開放債基的收益將下行,但長期看,可轉債和信用債將面臨較好的波段投資機會。因此,這類産品在開放期到來時,仍有可能取得較高的收益水平。債券市場的走向,與資金流動性密切相關。“今年經濟處於底部企穩,在經濟增速溫和回升的過程中,通脹全年均值預計在3%附近,將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總體來看,貨幣政策趨向溫和穩定,債市環境良好。”
劉亦千介紹,由於目前多數定期開放債基認購門檻低,只需1000元就可購買,適合投資金額較少且追求穩健的普通投資者,建議近期可選擇抗跌性與收益率都較強的定期開放債券基金産品,作為輔助投資的品種。
鏈結
定期開放債基
指採用“封閉管理+定期開放”的運作模式,每封閉一段時間集中開放申贖。在投資範圍上不直接買入股票、權證等權益類金融工具,封閉期的投資組合久期與封閉期剩餘期限進行適當匹配,屬於風險較低的基金産品。債券基金封閉式運作,可以降低頻繁申購、贖回帶來的流動性衝擊,也有益於提高基金投資組合久期的穩定性,提高基金收益。但封閉期內,也給資金的流動性需求提出了一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