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末效應的減退,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量也隨之回落,預期收益率繼續下滑。其中,結構性産品仍是預期收益未達標的高頻品種。
2月銀行理財市場,人民幣産品預期收益率繼續下滑,短期理財産品發行量有所回落。從産品的到期表現看,結構性産品仍是預期收益未達標的高頻品種。其中,招商銀行兩款挂鉤A50中國指數基金的結構性産品,到期年化收益僅為0.5%,徹底跌破投資者的預期回報。
然而,對標的金融工具市場走勢的判斷不同,以及時點選擇的不同,都會造成結構性理財産品在收益上的差異。記者發現,為了規避結構性理財産品因收益不佳而對銀行造成的壓力,一些銀行紛紛選擇在同一時間發行兩款結構完全一樣,但對挂鉤標的市場走勢判斷完全相反的産品,業內俗稱為“雙胞胎”産品。
業內人士認為,“雙胞胎”産品表面上是銀行為投資者提供了相應的選擇權,實質上則是將自己置於中立的角度,難免有甩手掌櫃之嫌,難以體現其專業的財富管理能力。理財師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産品時,應具備風險意識,綜合考量,而不能掉入高收益的陷阱。
短期理財産品發行量下滑
據銀率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2月28日,2月份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2423款,發行量較上月下降9.1%。從發行人民幣産品預期收益率看,隨着春節效應消退,各期限産品收益率均較前月下滑。
其中,投資期限小於1個月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回落最多,較1月份回落0.05個百分點,為3.83%。位居第二的是投資期限為1至3個月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3%,較1月下降0.03個百分點。
與前期一樣,在中長期較高收益和短期流動性中,短期理財産品的流動性優勢顯然更受投資者青睞,産品發行佔比依舊高於中長期品種。不過,2月份短期理財産品(投資期限少於6個月)發行量較上月明顯減少,共2038款,環比下降12.7%。同時,中期産品(投資期限為6個月至1年)發行319款,環比增加12.3%。長期産品(投資期限超過1年)發行66款,環比上升37.5%。
申銀萬國某研究員&&,受年末攬儲的需要,商業銀行為了踩好“時點”,或加大發行短期理財産品的數量,多以30至90天的不等。隨着年末效應的減退,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量也隨之回落。
對行情的判斷左右結構性産品收益
據銀率數據顯示,2月份共有2395款産品到期,其中1873款産品披露了到期産品數據。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産品中,1851款産品達到了預期收益,達標率98.8%,其餘有22款産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兩款挂鉤A50中國指數基金的結構性産品,到期回報率慘澹,僅為0.5%,大大低於10%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據招商銀行官網公告顯示,“招商銀行焦點聯動系列之A50中國指數基金錶現聯動(看跌)理財計劃104022”的産品説明書已約定,如果A50中國指數基金期末價格和期初相比,跌幅大於或等於10%,投資者獲得10%收益。如果跌幅小於10%但大於等於5%,投資者可獲得6%的收益。如果跌幅不足5%,則只有0.5%的最低年化收益。
然而,該款産品設定的期初價格為9.94,産品到期時,A50中國指數基金的收盤價格卻為11.84。期末價格和期初相比,不但沒有下跌,反而大漲逾19%,投資者自然只能獲得0.5%的最低收益。
無獨有偶,該行另兩款名為“招商銀行焦點聯動系列之黃金錶現聯動(看漲)理財計劃”的産品,到期時也僅獲得了3%的年化收益率,低於5.3%的預期收益水平。按照産品公告指出,由於産品中黃金的期末價格為1678.00美元/盎司,
低於期初價格1730.50美元/盎司,與産品看漲趨勢相反。因此,理財計劃到期時僅獲得3%的最低年化收益。
相較於上述産品的慘澹回報,招行2月到期的另外幾款同系列産品,由於産品設計與市場趨勢相符,最終在收益率上走出了一片艷陽天。例如“招商銀行焦點聯動系列之A50中國指數基金錶現聯動(看漲)理財計劃”,到期時獲得了11%的年化收益率。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對標的金融工具市場判斷失誤或時點選擇錯誤,是結構性産品到期無法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
“矛盾對立”産品登& 銀行處“中立”
不過,記者發現,目前銀行已經出現將這一難題向投資者轉移的趨勢。以招商銀行為例,該行會在同一時間發行兩款結構完全一樣,但對挂鉤標的市場走勢判斷完全相反的産品。招行某理財經理告訴記者,銀行只負責對産品的結構進行設計,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自己對行情做出預判。
“結構性産品通常為浮動收益型,投資者在購買時就應該意識到其風險水平。同時,結構性産品挂鉤標的所涉及的金融工具廣泛而複雜,受市場因素影響明顯,波動性較大。我們只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大致的行情方向,最終的購買選擇,還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的判斷。”該理財經理回答道。
中國銀行某相關人員也&&,産品一旦推出,就與銀行的具體操作無關,而是取決於産品的銷售條件是否被市場走勢所實現。
不過,銀行的態度卻引發了市場人士的質疑。有市場人士認為,銀行發行這類“矛盾對立”的産品,同時為看多和看空標的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相應選擇,實質是將自己置於中立的角度,難免有甩手掌櫃之嫌,難以體現其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
葉林峰則指出,即使銀行沒有同時推出兩款行情判斷完全相反的産品,投資者在購買産品時,也需承擔一定風險。當前,投資者習慣性認為銀行理財産品安全保障系數高,如果結構性産品出現負收益,銀行的聲譽難免會受影響。若同時推出看漲和看跌兩類産品,銀行至少顯得無功無過。
“另一方面,同時發行看漲和看跌産品,對於銀行來説,其需要對衝的頭寸會有所減少,在産品風險管理上具備優點。”葉林峰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