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理高管回應質疑 資金池屬特定時期過渡形式
2013-03-06   作者:上海證券報  來源:陳俊嶺
分享到:
【字號

    近期,銀行理財産品風險再度引起市場關注,而備受各方詬病的則是其期限錯配的“資金池”。對此,多家銀行理財部高管集體回應,銀行理財“資金池”屬於特定時期過渡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龐氏騙局”無關。
  “目前對資金池還沒有一個定義,他實際上是銀行理財産品向資産業務管理轉型過渡期的一個過渡形式。”談及銀行理財“資金池”的運作模式,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旭陽在日前舉行的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回應稱,其投資組合管理與收益,並不依賴新的投資者認購,也與龐氏騙局沒有什麼關係。
  在張旭陽看來,銀行理財産品的資金與投資標的並非一一對應,有助於其風險的有效分散。“即便其中幾個項目無法兌付,這對於整個投資組合的影響也僅僅1%到2%,這樣投資者也能夠承擔。”此外,“資金池”也並非全不透明,其納入央行社會總量工具,同時也向銀監會報告。
  無獨有偶,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張錚也認為,“資金池” 是特定時期的一個産物,存在其合理性。張錚給出的理由是,由於理財規模在月末、季末往往波動較大,如果不採取資金池的方式,不僅從管理精力上難以顧及,而且在資産選擇也確有困難。
  儘管多位銀行理財部負責人對“資金池”的合理性進行辯解,但近年來銀行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特別目前普遍採用的“資金池”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銀行資産的風險,這也成為監管層對銀行理財監管的重點。
  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彭向東&&,從資金池拆分上,銀監會要求每一期産品對應相應資産組合,如果資金池大量存在,不利於同期客戶的資産隔離。以彭所在的農行為例,他們正嘗試對不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産品進行差異化營銷,比如對中低風險的産品,可以在櫃&或網銀銷售,而對於中高風險的産品,則必須在網點銷售,並將銷售過程全程錄像,以避免日後糾紛。
  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裁李文也建議,控制風險最重要的就是要賣對對象,並對不同的理財産品的風險進行分級,嚴格按照風險等級賣給不同的人。此外,銀行還需加強對投資人的風險教育,讓投資人了解什麼樣的産品有什麼樣的風險。
  “為什麼近年來銀行理財發展如此之快,因為銀行理財提供了社會大眾所需要的一種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工商銀行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羅金輝&&,銀行理財産品是中國資産管理髮展的早期階段的一個雛形,因此他仍帶有很多傳統金融服務很多特徵,比如“資金池”,但銀行理財並非“影子銀行”,他們全部在有效的監管之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3-03-01] 2013-03-01
節後券商産品“叫板”銀行理財 2013-02-27
拐點初現 銀行理財或迎變化契機 2013-02-25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3-02-22] 2013-02-22
巴曙松:銀行理財産品監查力度或將強化 2013-02-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