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款QDII收益離差超100% 渣打理財大起落
2013-03-04   作者:陳虹霖  來源:理財周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日,隨着315的臨近,投資人對金融産品的投訴開始增多,其中渣打銀行的理財産品再次成為投訴重災區,這家百年老店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為何又是渣打銀行?這家歷史悠久、信譽卓著的金字招牌到底怎麼了,其理財産品又究竟如何?

  QDII産品成投訴重災區

  “2007年在渣打買了10萬的産品,2012年12月13日到期,賬面虧損約50%。”投資人張宇(化名)説道,他所指的理財産品名為美林聚焦亞洲QDII200710,張宇稱,“渣打銀行在銷售這款理財産品時,故意隱瞞風險,誇大收益,所做的風險承受力測試,只是走一個過場,在這款産品出現大幅虧損時,客戶經理並未就存在的産品缺陷告知客戶,而是建議客戶繼續持有。”
  據了解,QDII美林聚焦亞洲理財産品是渣打銀行2007年12月發售的一款非保本浮動型産品,産品挂鉤恒生中國企業總回報指數、恒生總回報指數、MSCI台灣總回報指數、韓國KOSPI200指數等,代號為200710,預期收益率在-8.50%至44.00%之間。實際上,在該産品運作期間就有投資人投訴其虧損嚴重。
  近幾年,渣打的理財産品屢次遭投訴,甚至有産品曾被曝虧損97%。記者通過整理髮現,這些被投訴的大部分都是2007年-2008年之間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産品。這類産品普遍期限較長,並陸續在2011-2012年期間到期,正是在這段時間渣打頻遭投訴,被曝巨虧的産品應接不暇。
  “2007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機導致國外資本市場表現不佳,QDII等産品在2007年、2008年幾乎全軍覆沒,成了眾多投資者的噩夢。”一名資深理財師分析道,同時渣打銀行的QDII産品出現如此大的虧損,與其産品的設計相對激進也不無關係。

  成也QDII,敗也QDII

  由於頻繁被投訴,“虧損”、“巨虧”、“欺騙”等字眼長期縈繞在這金字招牌周圍,似乎渣打就沒盈利産品。實際上,翻看渣打銀行2012年到期的理財産品,其表現與上述描述可謂大相徑庭。
  在2012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中,渣打銀行的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率不僅跑在了其他外資行的前面,還將中資行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據理財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實際收益率達到10%以上的産品共31款,其中外資銀行的理財産品為28款,中資行理財産品3款。在30款高收益銀行理財産品中,渣打銀行的理財産品有13款。
  更為戲劇性的是,以往讓投資人“談虎色變”的QDII産品,在去年卻成為渣打表現最為搶眼的産品類型。
  在這31款高收益理財産品的收益排名中,渣打銀行的兩款QDII産品居於前兩名,最高一款産品的實際收益率為27%。而中資銀行中實際收益率最高的是光大銀行的一款投資債券市場的理財産品,實際收益率為11%,不到渣打銀行産品的最高收益率的一半。
  上述收益率為27%的産品為2011年11月推出的“代客境外理財系列(QDSN11060I)新加坡元款理財産品”,投資期限為268天,投資標的為“中國平安”股票,在2012年8月29日到期時,該産品獲得了27%高收益,成為2012年收益率排名第一。渣打銀行的另外一款QDII産品QDSN11052I也是新加坡元的理財産品,到期後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18%,居於第二。與之前的鉅額虧損相比,可謂是“成也QDII,敗也QDII”。
  另外理財周報記者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渣打未到期的64款代客境外理財産品中,其産品收益率跨度極大。截至2013年2月20日,根據其當日凈值來計算,産品收益率最高為“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財系列開放式結構性投資計劃瑞銀彭博固定期限黃金超額回報指數人民幣款,收益率達到112%,而收益率最低的“代客境外理財産品全球基金精選之DWS投資氣候變化商盈基金美元款(QDUT013)”産品則虧損50.6%。64款産品中虧損的佔到17款。
  然而,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其幅度都相對較大。據統計,這64款代客境外理財産品中,盈利或者虧損幅度超過10%的有45款,佔到70%。

  銷售適當性管理偏差

  “高收益的産品自然是高風險的。”上述理財師指出,“中資行4%左右保本的産品大多投資國債等,風險低收益也就相對較低。而渣打發行不少QDII産品都是不保本産品,多投資於股票市場,依賴於大的市場環境,同時這些産品設計上把杠桿放得較大。意味着可以賺得很多,但一旦虧損起來也非常嚇人。”
  “關鍵在於銷售過程中,客戶經理是否讓投資者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上述理財師&&,“這也是渣打遭投訴時普遍被控訴的問題,明明是想購買保本産品的保守型投資者,卻被推薦高收益高風險的産品,一旦産品出現大幅虧損,投資人自然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甚至還有不少投資人&&,之前給自己推介産品的客戶經理早已辭職,購買時究竟如何誇大收益、隱瞞風險已無法對質。
  “我的客戶經理已經更換了好幾任,現在是誰我都不知道,到現在沒有&&我,他們在踢皮球。”上述投資人張宇&&。
  另一位投資者李女士也曾&&,她在2007年購買了渣打銀行“美林"聚焦亞洲"QDII200710”産品,2008年10月該産品凈值一度跌至3毛,跌幅超過60%。直到産品大幅虧損,李女士才發現一直未與她&&的理財經理早已離職。由於沒有任何跟進和指導,李女士未能在危機來臨之時及時止損,最後造成了鉅額虧損。
  團隊不穩定、理財服務出現斷點,客戶經理在考核機制的壓力下誇大收益、隱瞞風險。渣打銀行面臨的問題,在外資銀行中並不罕見,但因為渣打銀行名聲在外樹大招風,導致其格外受到市場的關注。
  據了解,不少外資行對銷售人員的考核是採取打分制,每月必須完成一定的存款,一定的産品銷售,以及一定的新增客戶等指標。“總部壓給分行,分行壓給下面支行,支行再壓給具體的人,層層下壓,可想而知前線銷售人員的壓力有多大。”
  近期,滙豐銀行宣布為減少誤導型銷售,用評分制取代佣金制。意即從2013年初開始,滙豐在所有重要市場的財富管理銷售團隊中取消産品銷售激勵並推行新的薪酬機制,鼓勵銷售團隊更注重客戶體驗、銷售質量和價值衡量。顯然,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從根本的管理機制上去解決問題。
  而對於屢遭投訴遍體鱗傷的渣打銀行來説,從根本制度上去解決銷售中的問題,讓投資人充分意識到其高收益、高風險的産品本質,或許才是擺脫“巨虧”、“欺騙”等字眼的有效途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星展一産品賺22% 渣打QDII收益高 2012-12-24
QDII收益差距年內首超10% 2011-02-16
澳元産品表現搶眼 QDII收益率曲線下滑 2009-06-26
經濟復蘇預期反復 QDII收益回落明顯 2009-06-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