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容業亂象叢生
2013-02-22   作者:唐昀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奧地利媒體報道,奧地利新美容法今年1月1日起生效。新法律禁止對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進行美容手術;對16歲到18歲的人,雖可進行手術,但必須有3個前提:要對本人進行心理諮詢;手術必須得到監護人同意;從同意手術到進行手術至少有4周的思考期。新華社/發

    繼劣質硅膠隆胸術曝光後,不規範的皮膚填充物手術再次將英國美容手術行業推到風口浪尖。一些愛美女性原指望通過注射填充物使自己的臉變得更加豐潤光澤,不料卻反而滑向毀容的邊緣。

  蕾切爾的遭遇

  現年34歲的蕾切爾外出總是戴一副墨鏡,遮住眼角的傷痕。“我比較在意別人看我,”她説,“當你與人聊天時,對方首先看到的就是你的眼睛。”她的家裏只擺着一張照片,那是她美容手術失敗前的玉照,“出事後,我再也不想拍照”。
  兩年半前的一次面部美容手術,讓她的眼角浮腫至今,並留有紅色傷痕。當時,她得知一家醫藥公司在倫敦做新産品Novabel的促銷活動。“我有點緊張,但仍相信手術後我會變得光彩照人,”蕾切爾説,“我知道自己無法重返20歲,我只想讓自己顯得不那麼疲憊。”
  公司的宣傳十分誘人,Novabel聽起來是純天然産品,原料是水藻之類的海洋植物。蕾切爾回憶,手術並不痛苦,醫藥代表在她眼睛下面的淚槽注入填充物。手術結束後,她照了照鏡子,覺得自己容光煥發。
  可兩個星期後,她的眼角出現腫塊,像石頭一樣堅硬,呈青紫色,疼痛難忍。醫生多次為她注射類固醇以吸收填充物,都不起作用。腫塊越來越大,她幾乎睜不開眼。
  2010年8月,該醫藥公司發布通告,建議停止使用Novabel,並從市場上召回,因為有報告稱産品有副作用。又過了兩年,才有醫生願意為蕾切爾實施眼窩手術。此前,醫生一直對她説,在這個部位手術難度很大,而她堅持要將填充物取出。
  “我知道自己可能因此失明,但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做,”蕾切爾説。手術於去年初進行,耗資8000英鎊。
  第一次手術歷時4小時,醫生從蕾切爾的眼窩取出一塊填充物,然後從其腹部抽取脂肪填充患處,並用胃部表皮將傷口覆蓋。這次手術讓蕾切爾的下眼瞼變得松弛,以至於無法支撐眼睫毛。她不得不進行第二次手術,將眼睫毛重新粘在眼瞼上。
  如今,蕾切爾的眼窩非常脆弱,不能再承受新手術。“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她説。
  在美容醫學領域有15年從業經驗的皮膚科醫生默文帕特森説:“蕾切爾的案例説明,填充物的市場准入缺乏規範,産品未做檢測就進入市場,病人成了實驗小白鼠。”
  他補充説,關於填充物最常見的問題是:在正確的部位使用錯誤的産品,或者在錯誤的部位使用錯誤的産品,“蕾切爾的案例屬於後者”。

  市場亂相

  皮膚填充物手術最早施用於因傷而致皮膚殘損的患者,將膠狀物質注入皮膚後,凹陷處會變得豐滿平整。美容醫生迅速發現這個手術的價值。它和注射肉毒桿菌不同,無需為平復皺紋而麻痹周圍肌肉,填充物可將皮膚撐開,使之顯得飽滿潤澤。
  不少名人對此趨之若鶩。麥當娜的雙頰、林賽洛漢的豐唇、妮可基德曼“永不起皺”的微笑,據説都是填充物的功勞。普通百姓隨之熱捧,美容院和美發廳紛紛推出相關産品,若在網上購買則更便宜,打折後只需150英鎊。
  市場調研公司“基調”的統計數據顯示,填充物連同肉毒桿菌的銷售額每年高達7.75億英鎊,預計今年將增長8.4%。世界頂級填充物産品“瑞藍”玻尿酸自16年前投放市場以來,全球已實施160萬例治療。
  但是,隨着填充物市場迅速發展成一個産業,英國對其的管理卻處於失控狀態。沒有人知道它的準確銷量、有多少醫生在實施相關手術、共實施了多少例手術等。
  在英國,填充物被歸為“醫療設備”,而非“藥劑”,因此可以繞過針對處方藥的嚴格規定,只需獲得“CE”安全認證標誌就能進入歐洲市場。在美國,填充物被歸為“藥劑”,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迄今僅批准了6張營業許可證。
  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管理局估計,英國市場上共有約160種不同類型的填充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交易相關産品,實施手術的人也無需接受任何醫學培訓。
  英國美容整形外科醫師學會去年底實施的一份調查顯示,近半數醫生遇到過因做永久性填充物手術而惹上麻煩的病人,其中84%必須重新手術,或被診斷為“無法治愈”。而非永久性填充物引發併發癥的情況更為常見,但大多是暫時現象。
  帕特森醫生説,不同填充物注射於人體不同部位,有嚴格規定。比如,高黏度填充物適用於塑造豐滿的面頰,低黏度填充物適用於塑造性感的嘴唇。“受過正規訓練的人應該對這些規定瞭如指掌,一旦出錯,可能導致皮膚壞死、失明或永久性腫塊;如果注射到動脈,則可能導致中風、潰瘍和毀容。”
  可事實是,在英國,任何人都能實施相關手術。市面上有一些培訓課程,半天就能拿到證書,管理十分松懈。
  手術地點也是無處不在,公園小木屋、車庫、美甲店、展覽館、美容院……獨立保健諮詢服務公司的薩利泰伯説:“填充物不是化粧品,注射必須在無菌環境中進行,否則,病人可能傷口感染或染上肝炎。”

  對自己負責

  蕾切爾在美容手術失敗後閉門不出。她無法用化粧來掩蓋傷痕,哪怕戴着墨鏡,也總有人問她出了什麼事。她眼睛幹澀,刺痛難忍。她時常擔心,要是因為臉上留有填充物殘余物而導致失明或罹患腦癌該怎麼辦。“我不能責怪其他任何人,我只能怪自己,”她説。
  她曾有一段婚姻,丈夫經常出軌,情人不計其數。他抵押了房子,拿錢一走了之,讓蕾切爾獨自撫養孩子。“我想通過注射填充物讓自己快樂一些,可是事與願違,”她説,“有很多事情比你的長相更重要,可我們卻忘記了。能夠相互交流,過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快樂就好。”
  她願意講述自己的遭遇,因為越來越多女性在注射填充物,“可我們不值得為此浪費時間,這不是一場游戲”。
  去年1月,法國聚植入修復體公司(PIP)劣質隆胸硅膠事件曝光,英國有4.7萬女性受到影響。英國前衞生大臣安德魯蘭斯利承諾全面整頓美容行業,由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執行。獨立保健諮詢服務公司建議將填充物歸類為“藥劑”,以便加強管理。
  泰伯認為,人們應當對自己的臉負責,應當充分認識到美容手術的風險。“在接受填充物手術之前,必須三思。畢竟,這是一個手術,是在你的皮膚下植入一個異物。”

  [相關鏈結]

  PIP劣質隆胸硅膠事件

  法國RTL廣播電台去年初披露,法國聚植入修復體公司(PIP)在其生産的隆胸硅膠中使用未經測試的燃料添加劑。 
  這家電台稱得到一份PIP隆胸硅膠確切成分的報告,顯示其硅膠中含有Baysilone、Silopren和Rhodorsil三種成分,均為工業級産品,從沒經過醫用測試或獲准投入臨床使用。
  專家認為,PIP的硅膠適用於製作床墊,而不是醫療用材。它更容易破裂,會增加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
  法國衞生部門為預防起見,早就建議本國隆胸女性移除這種硅膠。捷克、德國和英國的衞生部門也建議接受隆胸手術的本國婦女盡快移除劣質填充物。
  PIP公司於2010年破産,在此之前的12年裏共向全球整形機構出售乳房填充物産品30多萬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我國美容業正進入新一輪“洗牌期” 2007-08-28
美容業成第四大消費熱點 年産值突破2000億 2007-03-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