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為規避調控政策暗度陳倉
北京百名業主一房兩本
2013-02-05   作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一套房屋是否會被認定為兩套?
  這樣的擔心在8哩島(又名榆韻華都家園)的很多業主心中普遍存在。
  1月底,這個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樓盤東區開始收房,然而購買了該樓盤大戶型的業主卻在為自己所購房屋的權屬問題頭疼不已。
  “買房的時候,開發商告訴我,一套房需要簽兩個合同,當時並不懂。但按照北京市現在的政策,我將會被認定為有兩套房。”在該樓盤購買了一套160多平方米房屋的趙女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如果北京限購政策不變,自己今後再買房或者換房,都將會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是一個奇怪的困局,而這個困局不僅在8哩島出現,在北京等多個城市的多個樓盤都存在。

  一套房屋簽兩個合同

  沿着北京的朝陽北路一直向東,在與溫榆河交匯處,會看到一個名為8哩島的房地産項目。1月的最後一天,這個樓盤近100名業主聚集在售樓處,要求開發商就房屋權屬、延期交房等問題做出答覆。
  當天的談判沒有任何結果,與業主們面對面的開發商代表説的最多的話就是:不清楚。不了解。
  類似的談判在業主們購買了這個樓盤的房子之後發生過不止一次。這是業主們買房前怎麼都沒有想到的。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公開資料顯示,8哩島最早的預售許可證於2009年5月24日發出,正是在那個時候,這個項目開始了銷售。
  趙女士原本有一套房,但為了更好地照顧自己90多歲的母親,她決定在這個項目買一套大戶型。
  看了樣板間,談好了價格,選好房子,要簽合同的時候,趙女士卻發現,開發商遞過來的合同卻是兩份。
  “開發商説,就是一套房子,但為了符合政策,要分成兩套來簽合同。”趙女士告訴記者,按照開發商當時的説法,把一套房子分成兩套來簽合同,還可以少交一些契稅。
  趙女士當時對此並沒有太在意,而且也沒有選擇,如果不這樣做,就無法購買這個樓盤的大戶型。
  於是,在購房合同上,這套大戶型被拆成了兩套各8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獲得兩個門牌編號,而實際上,趙女士所購買的單元,一層只有兩戶,都是大戶型。也就是説,實際上,一層只有兩套房,但在合同上,卻顯示為四套房。
  在購房合同中,開發商列出了這樣一條:該兩套房屋結構相連,乙方(購房人)為更方便、充分、合理地使用該兩套房屋,乙方特委託甲方(開發商)對該兩套房屋進行相關的改造。
  在購房合同的附件中,有三張戶型圖,其中兩張戶型圖是合同中所列明的兩套小戶型各自的戶型圖,第三張則是前兩張戶型圖拼起來之後的大戶型的戶型圖。
  當時,所有在該項目購買大戶型的購房人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開發商當時説因為國家對大戶型有限制,所以一套房兩房本,還説能省契稅。”一位業主説。
  當時,這些業主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會在幾年後帶來巨大的麻煩,而是覺得兩個房本就兩個房本,反正就是一套房。
  2011年12月,趙女士所購的大戶型交房,她告訴本報記者,交房時就是一套大房子,並不是合同上所説的兩套小戶型。
  然而,正是在2011年2月15日,北京市&&樓市調控的“京十五條”,對在北京購房進行了限制,已經擁有1套住房的北京市戶籍家庭將只能再購買一套住房,擁有兩套住房的家庭將不能再購買住房。
  這樣一來,這個樓盤大戶型的業主將無一例外地被限制購房。其中一位業主王小姐,2009年在該樓盤購買了兩套大戶型,按照合同,她名下將顯示為4套住房。
  對趙女士來説,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女兒。當時為了貸款方便,趙女士選擇了與女兒共有這套大戶型,這樣一來,在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信息系統中,自己女兒名下將顯示為2套住房。女兒也將面臨無法再購房的尷尬。
  從2009年購房至今,購買這個樓盤大戶型的業主沒有人被要求繳納契稅,也沒有人拿到房産證。

  為了規避政策限制?

  8哩島項目的開發商是北京太和保興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在得知記者採訪了部分業主之後,該項目一位姓劉的女士致電記者,希望不要對此事進行報道。
  這位劉女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到目前為止,確實還沒有業主拿到房産證,自己對一房兩本的問題也不是很清楚,但希望記者不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報道,否則會對開發商很不利。
  “這些業主當時買房的時候難道不知道嗎?”劉女士這樣反問記者。
  對一房兩本的問題,劉女士&&,項目的管理層都已經放假,春節前無法對此作出正式的解釋,春節後會邀請北京市住建委的相關人士和公司高管對記者作出説明。
  在8哩島的業主們看來,買房時確實被告知是一套房兩個房本,但當時並沒有限購政策,而現在北京已經限購,“一套房兩個房本”給自己造成了本不該有的損失。
  業主們為此已數次與開發商&&,但沒有得到答覆。這些業主擔心的是,自己購買的住房是否能拿到合法的房産證?業主們不明白,究竟是什麼讓開發商當時選擇了一套住房兩個合同的銷售方式。
  “按照國家調控的要求,要是一個項目中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不能達到整個項目的70%以上,就無法在建委立項。”北京一家大型房地産開發公司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但市場的實際情況是,對大戶型有大量的需求,怎麼辦呢?很多開發商就選擇了暗度陳倉的做法。8哩島項目出現的一房兩本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因為要規避這個政策。
  這個政策指的是“7090”政策。
  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九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這個意見中提到,“十一五”時期,要重點發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這個政策的&&,讓很多大戶型的住宅項目陷入困境。如何應對呢?上述房地産開發公司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一些開發商選擇在項目立項時做成小戶型,按照小戶型到建委進行立項,但在建設的時候則按照大戶型進行建設。於是就出現了一套房要簽兩個合同的銷售方式,而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的住房交易登記備案制度,這樣銷售的住房就有兩個房産證。
  “如果沒有限購政策,這樣做也沒什麼影響,但2009年的時候誰能想到政府部門會&&一個限購的政策?“7090”政策對購房人的影響是在限購之後才凸現出來的。業主確實是受害者。”上述房地産開發公司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7090”政策後來不了了之,但已經有業主為此付出了代價。
  王先生也是在2009年購買了一套8哩島的大戶型,當時是為了給兒子結婚騰房子。
  “我並不是炒房,住房也不寬裕,但限購政策出來之後,8哩島的這套房子就成了大麻煩。”王先生説,如果將來自己要換房子,就必須把8哩島這套房子賣掉,但在限購政策下,誰會去買一套擁有兩個房産證、在建設部門備案為兩套房的房子?
  王先生擔心,開發商可能連房産證都辦不下來,如果是這樣,自己的房子連基本的法律保護都沒有。
  政策的影響不僅在房産證上,還出現在貸款上。
  2009年11月,在8哩島項目還沒有封頂的時候,一些貸款購房的業主接到了為該項目提供住房貸款服務的興業銀行世紀壇支行的電話。這家銀行告訴業主,如果那個時候開始還貸,利率可以打折,如果等到項目封頂再還貸,利率就高了。
  而按照人民銀行121號文件的規定,項目封頂才可以發放貸款。一些業主同意了這個方案,提前還貸。還有一些業主拒絕了方案,結果在項目封頂之後由於房地産調控政策的變化無法獲得貸款。
  記者為此與上述銀行取得&&,但對方&&無法對這個問題做出回復。

  相關部門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在8哩島,除了一房兩本,還有別的問題困擾着業主。
  按照合同約定,原本應該是2010年9月交房,然而,最早的一批業主是2011年12月才收的房,合同約定的延期交房違約金是房款的萬分之一。部分業主為此訴諸法庭,結果卻是:如果走訴訟程序,只能按照房款的萬分之零點五進行判決,如果同意調解,則按照萬分之零點六五進行賠償。
  業主們不能理解,明明是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為什麼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也不能理解,8哩島這個項目一套住房兩個合同銷售,是如何通過相關部門的層層監管的。
  正常情況下,一個樓盤的開發至少要經過規劃許可、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竣工驗收這些重要環節。在8哩島項目,這些文件件件齊全。
  “開發商為了規避政策限制,把一套房變成兩套房來銷售,立項可以騙過政府,但還有竣工驗收環節,這是怎麼通過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説,難道驗收人員看不出是一套房還是兩套房嗎?到底是開發商騙了政府,還是政府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汪利娜看來,行政的過多干預會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當時政府推行“7090”政策,本意是解決小戶型少的問題,但採用了行政強制的方法,忽視了市場的需求,市場上也産生了種種變通措施,最終受損的還是購房人。
  記者就該問題向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不僅是8哩島,在北京的其他樓盤,也存在這樣的問題,2012年,平谷區一個樓盤就因為這個問題爆發了業主與開發商的矛盾。在深圳、南昌等一些城市,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很多開發商的方法很簡單,用小戶型通過立項,竣工驗收的時候,用一堵“活墻”來應付,驗收之後就把這堵活墻拆掉,兩套房還原成一套。有的開發商甚至連這堵活墻都懶得砌,依然可以驗收通過。
  在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看來,出現一房兩本的問題暴露了政府相關部門把關不嚴、對開發商監督不到位的問題,不論開發商是什麼動機造成現在的狀況,都不能以犧牲購房人的利益收尾。
  “房本問題應該由房管部門與開發商協商,實事求是解決,買了幾套就是幾套,去實地調查一下就清楚了,不能一套房給兩個房本,房管部門要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系統裏進行調整。”劉俊海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北京1月二手房成交量創兩年新高 2013-02-05
北京市:符合京五標準的汽車開始大批投放市場 2013-02-03
《鄭玉巧育兒經》北京首髮式 2013-02-01
中國人壽北京分公司電銷保單存誤導受罰 2013-02-01
北京地稅否認房産稅部署 專家:徵收時機尚不成熟 2013-01-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