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權激勵首度亮相
2013-02-04   作者:張哲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基金公司子公司股權激勵破冰。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新一輪基金公司子公司將在春節後公布,與此前13家子公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備受關注的股權激勵問題首度亮相。

  股權激勵破冰

  從去年11月基金公司子公司開閘,股權激勵被視作子公司區別基金公司專戶的最大亮點和制度突破,備受關注。不過,過去3個月中獲批的13家基金公司子公司均為基金公司全資子公司,並未提及股權激勵問題。
  萬家基金的一則子公司獲批公告,則被業內認為是子公司股權激勵破冰。萬家基金日前公告稱,萬家基金子公司萬家共贏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復,註冊資本6000萬元,萬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主要股東,持有51%的股權,歌斐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5%,上海承圓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出資14%。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股東構成中,佔有14%股權的有限合夥被外界看作是股權激勵的變通路線。“承圓投資的員工應該就是子公司的成員。”業內人士如此分析。
  無獨有偶,上海另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專戶部人士也透露,上報的子公司方案中有超過30%的員工持股比例,具體的參股方式也是有限合夥。“基金公司肯定還是佔據絕對控股權,而有限合夥則為股權激勵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原則上子公司的員工都可以參與認股,不過公司內部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出來。”
  上述專戶人士同時透露,新一輪子公司名單會在春節後集中公布。“這一輪獲批家數很多,預計超過之前的總和,不少公司都涉及了股權激勵。”據悉,中海、大摩華鑫、華安、東吳等基金公司都在積極推進子公司方面事宜。

  初期求穩健謀生存

  子公司開閘開啟了基金公司競爭的又一藍海。快速搶佔各種資源、跑馬圈地成為各基金公司目標,甚至有公司子公司方案都沒上報就已經開始全員動員尋覓合作資源,提供合作項目還可拿到獎金提成。子公司是否穩賺不賠?
  數位接受採訪的基金業人士&&,初期基金子公司能做的業務不會太激進,相對於公募業務來説,賺錢是大概率事件。“子公司開始的業務重點,肯定還是風險相對容易掌控的、資源更加有優勢的項目。”上述專戶人士稱,在他看來,幫助私募做投顧、發産品的通道業務、低風險的債券業務、跟信託合作的定增業務等,都是子公司起步階段可以着手做的事情。
  “這種方式儘管利潤率看似不高,但一開始就能賺錢,而且是穩賺不賠的。對於起步期的子公司來説,先立足能夠生存下去是王道,所以現在大家動作都很快,到了新一輪跑馬圈地的時代了。”一家已經拿到子公司牌照的基金公司人士稱。
  據了解,首批子公司嘉實資本已經啟動兩單業務,一個是小額貸款,另一個是房地産信託,其中第一單已經落袋為安,真正實現盈利。
  一場新的跑馬圈地競爭正在激烈進行。這一次,公募基金的對手不再是同行,私募股權投資(PE)、保險、券商資管、陽光私募,泛資産管理時代公募基金能否搶佔先機,還需拭目以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基金公司整體盈利 僅一家虧損 2013-01-22
基金公司新年大舉加倉 發行提速 2013-01-18
基金着力拓展電商渠道 有25家基金公司與支付寶合作 2013-01-16
基金公司淘寶開店只差臨門一腳 2013-01-14
去年基金公司首現凈贖回 匯添富等4家公司凈贖回超億元 2013-01-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