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信託銀行代銷陣地大收縮
第三方機構接盤亟待監管
2013-02-01   作者:桑彤 王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照片

    銀行理財産品近來風波頻出,致使監管層嚴控銀行代銷私募股權基金和信託産品,銀行紛紛收窄代銷陣地。業內人士認為,第三方理財機構或將接盤這一高風險理財市場。專家指出,隨着理財市場發展,銀行等“正規軍”代銷産品風險監管難度增加,而把“野蠻生長”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納入監管的必要性也與日俱增。

  嚴控代銷銀行防範表外風險傳遞到表內

  近來理財市場頗不平靜,銀行代銷産品頻頻曝出風險,使得監管層對財富管理行業加緊監管。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上&&要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嚴格監管理財産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明確提出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産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産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以防止外部風險傳染滲透到銀行業內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代銷産品作為銀行的表外業務,對於銀行來説並不構成信用或市場等風險,只是一項中間業務。然而投資者對於銀行信用聲譽和投資回報的要求,因此需要謹防中間業務的銷售誤導等操作風險,防範將表外風險向表內傳遞。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銀行作為託管人也是投資者的受託人,託管銀行必須監督代銷的理財産品,銀行信譽風險都不可小覷。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也&&,銀行本應以客戶的利益為上,根據他們理財的需要為客戶推薦産品。但目前銀行代銷第三方産品賺取佣金的所謂表外業務模式下隱藏着很大的道德風險。應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認真檢討此業務模式。

  私募、信託理財銷售陣地收縮

  記者近日走訪上海各家銀行網店發現,私募、信託等産品已經難覓蹤影。目前滬上各家銀行代售的基金産品以公募基金為主,客戶經理&&,私募基金由於門檻高、風險大、客戶經理推薦的少,投資者認購的也不多。
  杭州銀行上海徐匯支行客戶經理&&,現在該行已經不再代售私募和信託産品,之前代銷的信託以房地産、股票質押,城投等項目為多,但是由於2012年股市債市低迷,低風險的項目非常難找,目前市面上銀行代銷的信託項目少之又少。
  招商銀行高安支行理財經理&&,私募産品2012年全年也就兩三個,投向有IPO,打新股一類,一般較少向普通投資者介紹這類高風險産品。
  然而也有第三方理財機構的諮詢師判斷,銀行代銷的私募、信託等産品只是不對中小投資者開放,而對於私人銀行的高凈值客戶,該銷售通道依舊存在。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玲認為,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小額投資人並不適合買信託等高風險産品,私募、信託等産品的銷售對象應該是風險承受能力高的高凈值人群。 

  第三方機構接盤PE 募資渠道亟待監管

  清科研究中心張國興預計,銀行禁售PE理財産品將給第三方銷售渠道帶來機會。此項政策意味着少了銀行這一個競爭對手之後,第三方理財機構將會是風投、私募基金重點關注的合作夥伴。 
  雖然銀行逐漸將代銷業務的風險轉嫁出去,但這並不意味着風險遠離了百姓,缺乏相關監管且風險識別能力低於銀行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可能成為下一個風險的聚集地。
  上海一家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客戶經理分析,目前第三方機構多於銀行合作,雖然銀行禁止銷售私募産品,但是如果銀行理財經理個人掌握了客戶資源,通過“飛單”形式把客戶引薦到第三方機構,通過熟人關係、銀行外打款、協議風險自擔等方式躲避監管的情況也同時存在。
  該客戶經理透露,銷售一款理財産品,銀行給經理的返利在千分之一、二左右,而“飛單”給第三方機構銷售信託産品,回扣在百分之一以上。銀行客戶經理面對高出收入十幾倍的利益誘惑,産生道德風險的概率不可謂不大。
  張國興&&,第三方理財機構缺乏相關監管,而且其對VC/PE産品的風險識別能力也低於銀行,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目前第三方理財可以代銷的産品種類加多,包括信託、陽光私募産品、公募基金、VC/PE基金等,其中僅有代售公募基金需要申請牌照,其他産品目前尚沒有明確的准入資格和監管,因此,隨着産品線的不斷豐富,第三方理財機構納入監管範圍的呼聲也將越來越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重視私募股權基金在技術創新中的推動作用 2012-12-19
社保基金不宜投資私募股權 2012-09-14
弘毅總裁趙令歡:私募股權基金對前海政策興趣濃厚 2012-07-19
預計下半年中國私募股權交易將升溫 2012-05-24
195億投資13隻私募股權基金 2012-03-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